| 明堂、天堂交相辉映 |
|
核心提示
今年是我市启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名城建设重点项目全面启动、重点突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
作为“龙头”,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直接决定着名城建设的速度和命运。那么,目前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进展情况如何?项目推进中仍存在哪些难题?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如何才能实现更大突破?
厚重文化难“消费”,项目建设应时而出
司马迁曾言:“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然而,虽历尽千年繁华,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却大多深埋地下或“藏身”书本之中;人们对洛阳的认识,也多存于“牡丹”“龙门石窟”等支离破碎的印象之中。
残酷的现实,也是催人奋进的良药。为复兴千年帝都,2011年3月,我市正式启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攻坚战,并在随后的实践中逐渐明确了名城建设的“八字方针”——国际一流、洛阳特色。
市名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我市已精心策划了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等10大重点示范带动项目;今年,我市又将重点示范带动项目增至17个,并与县(市)、区的40个督查项目结合起来,将重点考核项目增至57个。
三大“症结”掣肘,重点项目成效有限
如今,这些项目进展如何?
在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我们看到龙门国家湿地公园一期、东北服务区及停车场等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和龙门园区一样,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项目主体工程封顶后,部分楼层的内部装修随即展开,各项建设正顺利推进。
然而,与龙门石窟、天堂等项目相比,同样被列为我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重点项目的丝绸之路文化展示、关圣文化产业园等,却仍停留在“规划”阶段,没有太多实质性进展。
为何名城建设已启动两年,仍有不少当初确定的重点项目在规划等前期阶段“徘徊”?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部分名城项目推进缓慢的“症结”大致可归结为三大类:
一是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部分项目无法体现“文化为魂”。
二是市场机制不活,招商成果不大,部分项目始终未能“落地生根”。
三是管理体系不顺,无法形成共鸣,致使难以下好“一盘棋”。
围绕“四大板块”,力求提质增速
由于国际性的视野没有真正打开,体制机制的活力没有全面释放,创新的因子没有彻底激活,我们总是缺乏最关键的突破。
如何迈出那关键一步?市名城办负责人表示,今年重点项目要通过提质增速,更加给力名城建设。要更善于破解难题,更善于挖掘资源,更善于拓展市场。
具体来说,就是紧紧围绕帝都板块、花都板块、河洛板块、山水板块“四大板块”,强力推进57个重点考核或督查项目,尽快使这些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从案头走向工地。
思路决定出路,效率影响效益。
重大项目建设,重在提质,重在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