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今年的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将移至歌剧院举办,晚会参演人员减少,时长将变成1个小时。虽然规模缩小了,但晚会档次、精细程度、表演水平更高。开幕式结束后,服装、道具等都将保留,本地演员还将在我市持续演出,让更多观众看到精彩的节目。(见昨日本报A13版报道)
场地小了、人员少了、时长短了,今年的牡丹文化节开幕式晚会,“瘦身”静候观众,小了规模,省了费用。当然,其精彩程度是否因此而“褪色”,也会备受洛阳人关注。
其实,这一点大可不必担心。一场晚会精彩与否,能否引发共鸣,往往并不取决于是否讲排场、比阔气、拼大腕,而在于是否有创意、有内涵、有特色。
就拿饱受诟病的各卫视的春晚来说——不管场面多么宏大,舞美多么绚烂,无非是请上几个大腕,唱上几首老歌,说上几段相声,表演几个小品,千篇一律,难以赢得认同。
今年的牡丹文化节开幕式晚会,“瘦”下来的是规模,但打动人心的内涵不仅没有“瘦”,反而提升了。比如,晚会将以歌、舞、诗为主,音乐、服装、道具全部为原创,数千年历史中的名人也将“复活”。这不正是洛阳的最大特色,不正是洛阳人的精神认同吗?
当然,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筹办一场高规格晚会,再怎么节俭,也会耗费不少精力,只演一场未免有些浪费。可喜的是,开幕式结束后,剧目用到的服装、道具、音乐等都将被保留下来,本地演员继续进行演出,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份大餐,大快人心。
办晚会,“人傻钱多”、比豪气、比排场,难以赢得群众,更难以获得经济和艺术的双赢。“瘦身”的牡丹文化节晚会,更加精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