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定鼎门:中国古代城门“老寿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3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春秋——洛阳城门系列(2)
帝都城门,历史大幕;开合之间,胜败无数——云龙门下,魏主曹髦血染龙袍,曹家班谢幕;应天门上,武则天登基执政,女皇帝登台。城门里多少故事?城楼上几多风云?正所谓“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长刀,城门底下走一遭”,让我们唱着古老童谣,打开历史城门,说说其中的故事。
定鼎门:中国古代城门“老寿星”
□首席记者 孙钦良
    定鼎门有三大特点

    第一,它是隋唐东都城外郭城正门,位于隋唐城中轴线上,北与宫城正门应天门呼应,南与龙门“天阙”遥遥相对,所处位置重要。

    第二,它是沿用最久的古代城门,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施工,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正月启用。相继被唐、后梁、后唐、北宋定为外郭城正门,沿用时间500余年,堪称中国古代城门“老寿星”。

    第三,它是大唐王朝的“外交门”,当年世界各国使节入城,必先从定鼎门进城,然后穿过皇城正门端门和宫城正门应天门,觐见皇帝。

    一

    定鼎门从来都具有政治意义,内行人一看“定鼎”两字,就知道它是京城的城门。“鼎”,早在商周时期就象征国家政权,鼎在哪里国都就在哪里。周武王迁鼎于洛阳,周成王定鼎于洛阳,均视洛阳为都城和政治中心。唐代实行两都制,洛阳以东都身份雄踞天下,定鼎门更强调了这层含义。

    定鼎门虽然是政治符号,但它最接近人民群众。它所处的位置,就在如今的古城路中段,周围全是百姓里坊区,这些里坊区成片分割,类似于现在城市社区,只不过比现在更严谨,四四方方,面积相等。定鼎门周围人口稠密,每当谯楼钟鼓声起,城门开启,官员百姓,无论贵贱,皆可从定鼎门通过。

    外郭城是隋唐东都的外围城池,其城墙在隋代时很简陋,城墙很矮,全部土筑,四周一围,不过显示了一个城市的轮廓而已。到了唐代,城墙加固,变高了,变宽了,但仍无青砖包砌。当时外郭城的南城墙上开了三个门,正中位置就是定鼎门,其东边五里(唐代一里约合现在540米)处是长夏门,西边二里处是厚载门。从定鼎门向西,走过“宁人”“从政”两个里坊,就到了热热闹闹的大唐西市,两条人工河从定鼎门西边缓缓流过,给这个城门添了一些灵动与滋润,在这样的人间胜景中,定鼎门就像一位和蔼老人,俯视大唐子民从其宽大的城门中走过,走进岁月深处。

    大唐王朝的开放与自信,使这个王朝在迎接各国外交使节时,显示出宽松和谐的氛围,那些外国人来到定鼎门前时,洛阳百姓不会因为好奇而去围观,外国人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好奇地打量着东都繁华,毫无拘束。甚至连从西域远道而来的商人,也可牵着满载货物的骆驼,大摇大摆地从定鼎门下穿过。

    考古发掘显示,定鼎门建筑一共大修过6次。隋朝确立了定鼎门的性质,限定它只能是都城最外层的城门,即外郭城的正南门(隋代称建春门,唐代改称定鼎门)。自隋至北宋,洛阳城的平面布局没发生根本变化,主要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一直到北宋末年,定鼎门仍作为外郭城的正门使用,其间大修6次,小维修无数次,历经隋末战争、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等战乱,依然身躯不倒,肩挑历代风云。

    二

    史书对定鼎门记述甚少,其建筑形制及鉴定多由后世发掘而得。定鼎门遗址发掘总面积7000平方米,由平面呈长方形的墩台、3个门道、东西飞廊、东西两阙和左右马道组成。飞廊和两阙分别位于墩台两侧,与墩台呈平行对称分布,这种门阙形制目前仅见于定鼎门遗址,在中国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

    2007年,考古人员在距定鼎门遗址50多米远的一处晚唐土层中,发现了密集的人的足印和骆驼蹄印以及车辙痕迹——这是定鼎门外一条宽90米的南北向道路,由于路面为黄土铺设,所以印迹十分明显。人的足印中有鞋印也有赤足印,有趣的是时隔约1200年后,足印上的五个指头印仍很清晰。路面上还留有偶蹄目动物的大蹄印,直径达20厘米,经与王城公园现养骆驼蹄印比照,确认这些蹄印为晚唐骆驼蹄印。车辙痕迹有数十条,车的轨距为1.25米。

    这些印迹出现于晚唐地层中,完全出乎考古人员的意料。当时洛阳城已衰落破败,不再是政治经济中心,平常日子不可能留下如此多的印迹。

    但洛阳当时仍属文化核心城市,经常举行文艺演出或宗教法事,这会引来大量观众及车辆,如此密集的印迹当为大型集会所留。

    但即便如此,能完整地“拍”下这些印迹,也得有多种巧合,才能凑成这些绝妙“底片”。大概当时正举行大集会,不料大雨降临,观众和车辆慌忙从这条道路上经过,因雨后土质松软,留下清晰的印迹。巧的是印迹留下之后不久,洪水携带大量淤泥,迅速覆盖这些印迹,使印迹再未见过天日,鬼使神差,天造地设,促成如此奇迹。

    三

    既然解读定鼎门,就得说说定鼎路。定鼎路南北走向,在路中央南北画线,西边属西工区管辖,东边属老城区管辖。这样一来,很多人便认为古代的定鼎门,肯定就在这段路上。后来我市在原址复建了定鼎门,许多市民才恍然大悟:原来定鼎门不在定鼎路上,而是在古城路上啊!这是咋说的?俺咋弄不明白呀!

    其实在唐代,洛阳本就有一条定鼎门大街,它是外郭城中的南北大道,气势宏伟,不亚于如今的开元大道,其现存宽度就达121米!

    定鼎门大街,又称端门大街或天津街,是“天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如今的定鼎路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说,定鼎路当时取名时是有依据的,不是胡乱命名的。据记者了解,当时我市为命名一条路为“定鼎路”,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专家认为洛阳早在周代就是定鼎之地,意义非常重大,应有一条“定鼎路”,以提醒全国史学界注意。但也有人认为,定鼎路谐音“定钉路”,在“定钉路”上行走,还不把鞋底子都钉透了吗?心理上总觉不舒服。

    当然,定鼎路的最后确定,也与它紧靠周公庙有关,周公庙里有定鼎堂,近水楼台先得月,把这条路命名为定鼎路,也在情理之中。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