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监管,一些午托班存在的问题不难想见。我市出台管理办法,明确了监管部门,给了各类午托班“正名”的机会,也给了家长宽心的理由:有了“娘家”的午托班,自不会像“黑户”那样,“不出事没人管,出了事也不好管”。
好处不必多言,问题也不容忽视。教育、工商、公安、卫生、住建等部门各司其职,会不会变成“九龙治水”,“都管”到头来变成“都不管”?午托班经营成本会不会上升?托费会不会水涨船高?这些恐怕不仅是家长的担忧,也是午托机构的烦恼。
前车之鉴不是没有。深圳也曾出台过类似办法,可半年多过去了,当地午托班几乎仍是“黑户”。问题就在于,一些经营者担心无法通过消防及卫生等审批环节,宁愿当“黑户”。
确定适当门槛,压缩审批环节,让符合条件的午托班“转正”,这是必须的。此外,能否加大投入力度,扩容社区与校内午托机构?这样既能满足社会之需,也更容易监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