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来洛旅游的人数持续攀升,但我市旅游商品的开发没有跟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最能拉动消费的旅游商品,却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块短板。
到处是“宝”,却难受游客青睐
洛阳并非没有自己的特色旅游商品。据市旅游部门统计,目前,我市已开发唐三彩、牡丹画、竹编等旅游商品10大系列800多个品种,生产企业有200多家,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有数千名。
近年来,这些旅游商品面临尴尬局面:牡丹瓷、澄泥砚等商品价格较高,动辄数百上千元,让普通游客望而却步;唐三彩、仿古青铜器等工艺品携带不便,质量参差不齐;竹编、字画、剪纸等纪念品缺乏特色、样式单一……从近两年来洛游客旅游消费的情况看,游客在我市购物消费占全部旅游支出的比重不足15%。
四大瓶颈,制约产业整体发展
有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为何吸引不了游客的目光?一些突出的现实问题不容忽视。
旅游商品产业规模小。在全市200多个旅游商品企业中,稍有规模的企业只占一半,其余的多采取家庭作坊式经营。
本土文化特色不足。河南科技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仝红星举例说,洛阳尽管名胜古迹很多,却很少有以著名景点为形象的旅游商品。
缺少集中展示及出售的场所、推介乏力。虽然我市街头的土特产经营店不少,但集中展示、储存及经营旅游商品的专业场所偏少。
旅游商品市场较为混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销售方式大多以地摊买卖为主,欺诈蒙骗现象时有发生。
补齐短板,期待成为“增长极”
如何解决旅游商品这块短板的问题?采访中,旅游业人士就我市旅游商品开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制订旅游纪念品发展总体规划,制定鼓励开发旅游商品的有关优惠政策及吸引外商投资开发旅游产品的相关政策。
突出本土文化内涵,促进商品转型升级,搭建商品销售平台。我市应在市区设立一些旅游商品购物街,或者开设一些旅游商品店,并在商场超市、宾馆酒店等场所增加销售点,让洛阳旅游商品有更广阔的销售展示平台。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参与。应引导和鼓励相关企业,围绕洛阳旅游市场,推出独具特色、创意新颖的地方名牌和富有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旅游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