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乔女士(右一) |
|
核心提示
“我们已经收到省红十字会的反馈信息,确认收到捐献遗体和器官的申请书了。”近日,家住老城区春都路的乔德秀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自己多年的想法终于实现了。
在我市,和乔女士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记者昨日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去年以来,市红十字会已经收到7例遗体捐献的申请,实现了5例器官捐献。
1 申请捐献器官, 是她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2月28日,记者接到乔女士的电话,她说2月29日就是自己42岁的生日,她打算在生日这天完成一个夙愿——申请捐献器官。
3月1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找到了乔女士,将一束鲜花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河南省公民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送到乔女士手里。
“捐献遗体和器官有不同的用途。”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曾雪松对乔女士说,捐献遗体主要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而捐献器官则用于救治那些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无论是捐献遗体还是器官,都是自愿的,而且两者不冲突,可以选择捐献一种,也可以填写两份表格,实现同时捐献。
交谈中,记者得知乔女士和她丈夫并不是洛阳人,老家在南阳的他们在洛阳做土杂生意已经9年了。
“我们有这个想法,还和你们《洛阳晚报》分不开。”乔女士的丈夫杜其德说,他们一家一直是《洛阳晚报》的忠实读者,虽然自己并不富裕,但每次看到有些困难家庭需要帮助的信息时,他们就会伸出援手:去年,乔女士带着孩子参加了为同患白血病的席孔强父子举办的慈善义演,并奉献了爱心;前段时间,看到有个叫凯凯的小男孩,因无人照顾孤单地躺在病床上,她还让大儿子给凯凯家送去了1000元钱。
正是长久以来的这份善心,乔女士也最终作出了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决定。今年初,乔女士生病住院,出院后想捐献遗体的想法就更加急迫了。
2 我市有5人成功捐献器官
在洛阳,和乔女士有着同样想法的人正越来越多。去年2月17日,16岁的伊川少年范英豪,因车祸去世,家人捐献了他的一对肾脏和肝脏。他成为当时全省年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也是我市首例器官捐献者。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也让器官捐献这个词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之后,捐献遗体和器官的稿子屡见报端,这股暖流也一直激荡着洛城。去年8月16日,来自栾川县农村的43岁的胡小现,不幸遭遇车祸后,捐献出了一对角膜、一对肾脏和肝脏;去年12月,汝阳县的徐善景、张淑清夫妇填写了捐献遗体的申请登记表;今年1月,9岁骨癌男孩的母亲郭红莉填写了捐献遗体申请表,以回报社会对其儿子的爱……
自去年以来,市红十字会已收到7例遗体捐献申请,有5人成功进行人体器官捐献,还有更多的市民打来电话咨询相关事宜。
3 期待更多爱心凝聚
同时,曾雪松也提到,虽然已经有不少爱心人士愿意用大爱温暖社会,但是目前捐献遗体和器官的人仍然不多。期待今后更多人加入到这一爱心队伍中来,继续传递这一“让生命在爱中延续”的正能量。
目前,建立全国器官捐献信息系统和全国器官捐献基金的相关工作正在进行,这将有利于解决器官捐献率低、捐献者家庭救助难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器官分配和移植的透明公开。
如果市民愿在去世后捐献自己的遗体或器官,可致电63930639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