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周维新:与人为善 名重乡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3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近代书画名人⑤
周维新:与人为善 名重乡里
□记者 张广英
?周维新手书的扇面
?周维新书法
    孟子曰:“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这句话常令我想起一个人——洛阳近代书坛名家周维新。

    周维新是前清举人,书法很有功力,楷书、行书、草书莫不精通,可谓名冠一时。他为人温厚,交游广泛,一生与人为善,教化百姓,深受乡里敬重,“虽狂躁少年见之,无不矜平躁释者”,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名冠一时的书家

    周维新字景文,号连塘,出生于公元1861年,是清末民国时期洛阳城北周村(今孟津县朝阳镇周寨村)人。如今人们提到他,总不忘介绍他是明代诰封武德将军、河南卫正千户周相(钰庵公)的第十一世孙。事实上,那是周家过去的荣光,当周维新出生的时候,家业早已败落了。

    出身贫寒的周维新勤奋好学,洛阳明达(今孟津)岁贡生杨伯峰便收他做了学生。周杨两家本来相距不远,论起来还是亲戚,因此少年周维新在这里得到了很多照顾。杨伯峰很有学问,看人的眼光更不一般,除了周维新,后来名噪豫西的高福唐、许鼎臣等也是他的高足。担心这些学生因家贫而失学,杨伯峰不但不收学费,还时常拿出钱来让他们贴补家用。

    青年时期,周维新离开杨伯峰外出求学,同时也在河北怀庆府(今焦作、济源、原阳一带)教书,学问日益精进。公元1897年,37岁的他考取光绪丁酉科举人,成了官学教司、候选知县。眼看功名到手,可“未及仕国变”,清王朝不存在了,官学教司、候选知县这些名头也就成了镜花水月,周维新便回到乡里教书育人,以此维生。

    当时周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周维新自少年时起便常在树下临池读帖。他学王铎,临颜柳,楷书、行书、草书莫不精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周围向他求字的人很多。白河书斋主人晁会元先生收藏有一幅双鹤图,上面镶嵌着周维新手书的扇面,内容是苏轼的《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笔力深厚,韵味无穷。

    高福唐是洛阳近代书坛“三驾马车”之一,曾称周维新“善书,得柳诚悬(即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遗法。最工写屏幛,径寸数千字,不错不落,秀劲匀结,名冠一时”,对这位老同学的书法评价很高。

    交游广泛的学人

    在晁先生收藏的古籍中,有一本写刻体的《仄平训蒙》,是“洛阳翰林”林东郊的老师张青莲所著,后面有周维新所题的跋。“这种写刻体不同于普通的方块字,是张青莲先把字写下来,再由人照着刻的,因此笔锋很清楚,不过成本也高,比普遍方块字印刷要贵得多。”晁先生说。

    张青莲字幼白,生于公元1855年,孟津人。他34岁中举,人称“文魁”,为中州名儒,包括林东郊在内的很多名人都是他的学生。在书法上,他师法王羲之、王献之,又融入魏碑,很有造诣。周维新能为他的书题跋,可见两人颇有交情。

    “周维新是当时洛阳文化界的名人,交游广泛,为很多人的作品题过序或跋。”晁先生说。1933年,许鼎臣在洛阳创办河洛国学专修馆(简称国学馆),自己任馆长,周维新则担任相当于教导主任一职。国学馆旨在向青年学子传授国学知识,弘扬河洛文化,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当时那里会聚了大批洛阳学者,如孙贡九、叶连三、万宝桢等都是前清举人,学养有素,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周维新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国学馆开设有诗经、易经、四书、论语、书法等课程,周维新主讲书法课,有时也讲论语课。当时他已70多岁,是书坛名家,讲书法课却毫不懈怠,从描红到临帖,都教得一丝不苟。

    洛阳文史学者董高生先生认为,许鼎臣、周维新等人致力于宣传国学,为河洛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并皆有著述传世,道德学问称冠洛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洛阳遭到日本飞机轰炸,国学馆被迫解散,甚为可惜。

    与人为善的长者

    前几天,我在丁万乐先生家中见到了民国时期未出版的《洛阳人物志》,为其岳父高福唐先生遗作。高福唐与周维新是同学,他在《洛阳人物志》的“儒林篇”中为周维新作传,称其“为人性温厚,而其气则纯以方……又好劝人为善,所作《宣讲管窥》数种,时人即为刊行。间亦亲为讲演,乡里多化之”。

    周维新与人为善,又好教人向善,可是出了名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清政府颁令全国各地举人、秀才为国教民,宣讲善事,当时34岁的周维新就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都在孜孜不倦地教化乡民,劝人学好,多做善事。

    国学馆解散后,周维新回到老家孟津颐养天年,同时整理讲稿,著书立说。《宣讲管窥》就是根据讲稿整理而成的,内容是劝人向善。在此之前,他还身体力行,出资修葺老家祖坟,为先祖周相(钰庵公)立碑,并编纂周寨村周氏家谱,以方便族人。《训家庸言》也是他晚年所作,“家遵百忍,居择四邻,公平处事,宽和待人。常听祖考之训,当报父母之恩……”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为的是教育后人。他将这些内容刻于四块石碑之上,书写工整,有颜柳之风,是其书法代表作品。

    晁先生收藏有周维新的行书《休算卦》四屏,是写给“自新一兄”的,里面讲到了不要信算命,目的仍是劝人行善:“从今后再休提讲命算卦,吉凶事只问自家……行好的好路上安排,作恶的歹路上等着。八十岁富贵荣华,实是他存心正大。三十岁命染黄沙,想是他为人奸诈……”

    1941年夏,周维新去世,时年81岁。就在去世前几个月,他为自己写下了500字的墓志铭,其中提到“嚼得菜根之味,行不背乎古先”的人生追求。村人及学生敬重他的为人,捐资建了两座高大的石碑,以颂其操行,歌其善举。然而,1958年,周寨村建水库时,将碑上的文字磨去,换成了纪念修建水库的碑文。没过多久,在一个雷电交加、狂风大作的日子里,这两座闻名乡里的石碑彻底被毁,自此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本版图片由晁会元先生提供)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