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有幸踏出国门考察过,了解到,因为各国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有差异,所以教育方式自然有别,但是在遵重人性,让孩子快乐这一点儿上,是高度一致的。
中国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划分由来已久,但我一直不认同这种做法,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非要搞重点学校、普通学校,这是人为地制造不平等。更可悲的是,在国内的一些重点学校里,竟然还有什么重点班、实验班……
有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当然就有重点大学。
女儿上的大学是凭分考进去的,而上中小学不需要凭分数,所以孩子小学、初中没有进入重点学校,而是在普通学校完成她的基础教育阶段学业的。
前文说了,为了解决女儿与小伙伴之间的沟通与玩耍的问题,我把女儿送到了学校,可是这学校是有差别的。正是这种差别,造就了每年的升学大战。
放眼全国,家长们一个个摩拳擦掌,铆足了劲儿要给孩子联系一所最好的学校:结束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要上重点小学;小学毕业的孩子,要上重点初中;面临高考的孩子,要上重点高中……
在家长看来,唯有上了重点小学,才有可能读重点中学;上了重点高中,方能考进重点大学,由此孩子才能成才。只有这样,家长心里才算有了底,也能松口气,面对别人的询问可以自豪地说出孩子所上学校的名字。为了能让孩子上“重点”,家长们削尖了脑袋,甚至是不择手段、掏空家底……
在10年前,女儿结束学前班生活时,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家附近有全省闻名的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和东北师大附属小学等重点学校,也有228厂子弟小学和光机子弟小学。当一些家长费尽心机把孩子往第二实验学校、师大附小送的时候,我则到228厂子弟小学给女儿报了名。
有一天,女儿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对我说:“爸爸,我不想上228厂子弟学校,我也要上第二实验学校。”“为什么?”“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多都要上第二实验学校,老师说那个学校好。”
是呀,为什么不送孩子上重点学校呢?我们原本是有条件的:一来,我的家庭收入没问题,足以支付各种费用;二来,在别人看来,我大小也算个文化名人,名人的孩子就该上重点学校;三来,我多年来一直从事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妻子是教师,像我们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尤其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教育岂能不让孩子上重点学校?掂量了一番后,我理解了那些不理解我的人。可我必须给大家一个解释。
首先,我不赞成择校,而是一贯主张就近入学,这样做既免去了家长和孩子的奔波之苦,又节省了择校费、交通费等诸多费用;其次,因为我相信一个道理:一个人能否成功或者有无出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观因素;最后,就是普通学校有着相对轻松快乐的成长氛围。
想想我们的求学时代,因出身农家,我读的是简陋不堪的乡村学校,走到今天,自觉混得还可以。所以,重点学校培养的不一定都是人才,而普通学校不一定培养不出人才。况且,家长都忽略了一点儿,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孩子学习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课本,一样的课程标准,就是师资和教学水平也不差多少。
不送女儿上重点学校,只是想让孩子明白:将来她的成功完全要靠她自己努力,不要有任何依赖思想;不送孩子上重点学校,还想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虽然希望她将来有出息,但更希望她能拥有快乐。远离重点学校里人为造成的竞争气氛,让孩子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度过她的学习生活,这是我们的心愿……
就这样,5岁半的女儿牵着我的手来到228厂子弟小学,成为普通学校的一名普通小学生。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告诉孩子:“228厂子弟学校里的花和第二实验学校里的花一样漂亮;228厂子弟学校老师脸上的笑容和第二实验学校老师的笑容一样灿烂。228厂子弟学校不比任何一所学校差,别的学校有的它也有。”
如今,这一切都留在了女儿的记忆里。
(摘自《做父亲的幸福——好爸爸东子16年教子随笔》 东子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