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4名分别来自广州恒大、江苏舜天、大连阿尔滨的年轻职业球员出现在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处罚评议现场。4人因造假身份信息被停赛半年。中国足协经调查了解,4人的造假行为均发生在多年前,若非有人举报,协会很难将其违纪情况核查清楚。
造假球员“重现”职业队
据了解,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利用职业联赛间歇之机,对发现的多起球员造假身份信息行为进行联合处罚评议,而受追罚的4名队员正是因为身份信息出现虚假情况。协会有关人士透露,经核准,4人实际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26岁。
最近几年,国内足球界“改年龄”等造假行为多出现在青少年足球及基层足球队,中超、中甲职业球队集中出现这类违纪行为的情况并不多见。鉴于4人都是年轻球员,在中超各队也基本打不上主力,中国足协免予对他们罚款。
地方球队要求球员改年龄
中国足协在调查中发现,4名球员造假身份信息大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俱乐部在吸纳这些球员时,并没有发现这些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俱乐部人士表示:“俱乐部在选择球员时,主要看重的还是球员的身体条件、天赋和在实战中的应变能力。就算球员改年龄,对于俱乐部来说并不存在障碍。”
听证会上4名球员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当初造假身份信息主要也是受各地方基层球队之命。例如,某球员如没有按要求改年龄,就不能被编入地方的城运、全运备战体系,自己多年的辛勤努力、家长的培养都将付之东流。“球员大多是被动造假,没办法,要不就踢不上球。”
查处造假行为困难重重
中国足协有关人士指出,近年来协会加大打击足球造假的力度,青少年足球部门通过一系列科学措施完善骨龄检测。但是,由于人力、财力有限,具体的核查很难面面俱到。
足协一位人士指出,随着二代身份证的全面普及,球员年龄造假的空间愈发狭小,但是仍有一些球队心存侥幸,通过一些“非常规”手段给球员年龄造假。“由于球员在信息录入时尚未成年,中国足协数据库中,只有球员以其母亲作为监护人的信息,球员一旦以父亲或者其他监护人注册另一份信息,我们就很难对照他之前的足球经历。”一位足协人士说。该人士还指出,由于骨龄检测存在一定偏差,排查球员身份造假非常困难。
4人的造假行为恐怕只是球员身份信息造假的冰山一角。中国足协有关人士说:“打击造假我们不手软,但从根上遏制此类行为的发生,需要发动各方的力量,包括媒体、球迷的监督力量。否则举报一起查处一起,治标不治本。” (ww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