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3日,郭全城戴着红袖标,在村口把守 |
|
2013年3月6日,郭全城身后的土路基本被废弃 | |
采访对象:郭全城
采访地点:孟津县常袋镇半坡村
当我们在孟津县常袋镇半坡村找到郭全城时,80岁的他还不知道我们的来由。
我们拿出这本名为《2003红色警戒》的画册,翻到有郭全城照片的那页。看着10年前的自己,他很惊讶,并一再问我们“啥时候拍的这张照片”。
张晓理告诉老人,2003年6月3日,他沿着小浪底1号线往北走时,在路边拍下了正在把守村口的老人。10年后,通过村民对照片的辨认,才找了过来。
讲明来意后,我们邀请郭全城一起到当年拍摄照片的村口。老人指着村子四周的工厂说,这些年,路两边陆续盖起了工厂,寻找当年的村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后,他在一条渠边找到了当时拍摄照片的村口。
“土路基本不用了,现在进村都走那条宽阔的水泥路。”老人站在渠边,指着附近一条水泥路说,路边的房子是新盖的。非典时期,村里每家每户都要轮着把守村口,不让外出打工者和外人进村。2003年6月3日那天正好轮到郭全城值班,他就在村口临时搭的塑料棚里守了一天一夜,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被拍下,还出现在画册中。
提起10年前的情景,郭全城感慨万千。他指着照片说,那时候村子附近都是田地,如今,村里的土地几乎都用来盖工厂了。
“现在虽然没有土地了,但也没饿着。”老人说,村民大多成了工厂里的工人,每天上班挣起了工资。我们在村里也见到不少穿着工作服的人。
这10年里,郭全城的儿子在老院子旁盖起了楼房。郭全城有退休工资,和老伴儿生活无忧。唯一让他烦恼的是,房子南边的一个工厂有时会飘来不好闻的气味,让他不禁怀念前些年在地里耕种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