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长在杨山绝壁旁的一株野生牡丹 |
野生牡丹花苞 |
|
杨山脚下的药圃中盛开的牡丹 | |
□记者
李英杰 文/图
核心提示
眼下,牡丹文化节早已落幕,在城区已难觅牡丹芳踪。然而在嵩县杨山,野生牡丹却刚刚开始绽放。近日,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杨山的绝壁旁,一睹野生牡丹的芳容……
1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杨山位于嵩县木植街乡,传说宋时杨六郎曾在此驻兵,因而得名。杨山最高处海拔1888米,林深草茂,峻峭奇险。
山脚下的石磙坪村是离杨山最近的村子。两三年前,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当地群众开展旅游项目,在山脚下建成了一排统一设计、崭新漂亮的农家宾馆。
与这排房子隔河相望的是一片药圃,星星点点的白花在药圃中随处可见。我们走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牡丹!”没错,正是品种名为凤丹白的牡丹。当地群众说,这些牡丹有的是从山上移植的,有的是撒种种植的,主要用来收取根部的中药“丹皮”,是药用牡丹。
村民金广家种着一棵硕大的白牡丹,主干约有茶杯口粗细,上面的花虽然已快凋谢了,但花心的紫色更浓了。他说,村民们都喜欢把野生牡丹从山上移栽到自家门前,图的是富贵吉祥。
杨山上是否还有野生牡丹群落?经常上山采药的村民朱森建肯定地说:“有。就是地方偏僻,不容易上去。”于是,在他和石磙坪村村民组长王景新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上山寻觅野生牡丹。
2 深山绝壁处,牡丹独自芳
从杨山脚下的营盘村出发,我们越过一条被当地人称为“何家沟”的荒沟后,又穿过一片山茱萸林,转而顺着一侧的山岭向上爬,此时道路已经消失,朱森建在前面用一把开山斧为我们开道。脚下是碎石和落叶,身边是灌木、荆棘和藤条,山路越来越难走。
越过一道山洪和泥石流冲出的深沟后,我们来到一个陡坡上,坡上生长着一些草木。“这里有两棵牡丹。”根据朱森建的指引,我们果然看到草丛中的石缝间长着两株细小的植物,叶子纤细,和常见牡丹的叶子有很大不同。
沿着陡坡继续往上爬,在不远处的一处绝壁旁,我们见到一棵长着花骨朵的牡丹:这棵牡丹枝条纤长,叶子细嫩,在其中一枝的顶端,有一朵蚕豆大小的绿色花苞。看着这棵崖壁上的牡丹,让人不禁感叹:“谁说牡丹是富贵花?野生牡丹铁骨铮铮,自有隐士傲骨!”
朱森建说,杨山后有个名叫乱尖的山崖,上面有野生的老牡丹,枝干有茶杯口粗细,能开几十朵花,但当时太阳快落山了,我们只能原路返回。
3 杨山野生牡丹正在逐渐减少
说起杨山野生牡丹,一些植物专家对其颇有研究。
中国著名植物学和分类学研究专家石洪涛先生在嵩县杨山发现野生牡丹后,经过长期研究,他将其确定为一个新品种,命名为“紫斑牡丹”,并认定它是牡丹的原始基因。
几年前,洛阳牡丹专家认定洛阳国家牡丹园内的一片千年“凤丹林”,系承载牡丹之祖信息的实体之一。专家们认为,牡丹品种凤丹白属于古老的杨山牡丹的后裔,是我国传统药用牡丹的主要栽培品种。
牡丹公园原总工程师王世端说,20世纪60年代,野生牡丹全国有8个品种,河南有6个,杨山牡丹是其中之一。
洛阳王城公园牡丹专家李清道表示,凤丹白是中国适应性最强的牡丹,最早用作砧木嫁接、药用,有千年的历史。
据当地村民介绍,以前杨山上的野生牡丹呈大片分布。近年,野生牡丹越来越少:一是采药人挖牡丹根过度,影响了野生牡丹群落的生长;二是山民们移栽野生牡丹越来越多。但野生牡丹减少的根本原因是,随着杨山旅游的开展,外地一些研究机构到杨山采挖野生牡丹的越来越多,这势必会影响杨山野生牡丹群落的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