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银刚 |
|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相继出现理财产品“飞单”事件。“飞单”是金融业内的俗称,通常是指银行理财经理私下推销非本行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
“飞单”:高收益的诱惑
在“飞单”事件纠纷中,投资者是最大的受害者。基于对银行客户经理的信任,投资者认为银行卖出的产品是值得信赖的。实际上,银行卖的理财产品并不全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其中有些产品是银行发行的,有些是代销产品。银行发行的产品分为保本产品和不保本产品两种,代销产品又分为走银行报备程序的产品和银行私下售卖的产品。投资者受损失的更重要原因是只追求高收益,忽视了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的不透明为客户经理带来了巨大的操作空间,使得“飞单”的产生成为可能。“飞单”佣金提成高达3%的诱惑,使得部分理财经理为获得高收益,甘愿为之铤而走险,介绍银行客户购买银行销售系统外的信托、私募基金等第三方产品。
银率网最近发布的《2012年度360°银行评测报告》显示,2012年在银行销售过程中误导现象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达48.18%。
擦亮眼
防止被“飞单”击中
那么,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如何防止被“飞单”击中?
第一, 查看理财产品的合同时,留意是否有银行印章。如果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那么理财合同甲乙双方就是客户和银行,其中一定有银行印章;如果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应要求客户经理出具银行与产品发行或承销公司签订的代销协议,其中也有资金托管等相关印章。
第二,关注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该银行的账户,警惕要求将资金汇入个人和第三方公司账户的产品。认购这样的产品,即使通过银行柜台汇出资金,银行也不承担责任。如购买网上银行销售的产品,资金一般会进入银行账户。
第三,仔细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和合同,明确产品是否保本,募集资金具体投向,如票据、债券、委托贷款和股市等,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风险各不相同。
第四,上网银查询,如果确实购买了信托、基金等代销产品,后台工作人员录入后,在网银系统中会有产品的购买记录,银行员工私下销售的产品则不可能进入网银系统。
(www.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