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2版)
4 资源几近枯竭,河洛玉还能“疯”多久
暴利带来的是掠夺式的开采,几年不到,洛阳大部分玉种资源都几近枯竭。
栾川的美石有30多种,其中被认为能镇宅祈福的黄蜡玉备受宠爱。黄蜡玉被称为“石中之后”“佛光灵玉”,在我国分布较广,但质地好的除了云南小黑山的,就数河南栾川的了。
栾川黄蜡玉主要产于陶湾南沟的龙潭沟,不过当地人说:“这里的黄蜡玉资源基本没了。”
当年这里红火的时候,质形色韵俱佳的黄蜡玉一公斤能卖数万元。
一到雨季和农闲时节,陶湾南沟的河滩就热闹起来,老人、孩子都来挖石。有个姓王的石农挖出一块质好色黄的冻蜡,当时就卖了2.3万元,如今却嚷着亏了!
更有人用一天近2000元的价格租挖掘机、铲车去挖,一挖到好的现场就卖。买主来自全国各地,购销两旺的场面真是红火……
如今,伊河源头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除个别农户门前还有写着“出售黄蜡石(玉)”的招牌外,几乎没什么人来这里。
黄蜡玉资源大多流散于全国各地,或被一些大藏家收藏。据说,栾川观赏石协会负责人之一张斌手中就有几卡车原石,他一直致力于建一家黄蜡石(玉)博物馆,但要实现这个理想,还需要很多资金和精力。
汝阳梅花玉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奇石,截至目前能够出产梅花玉的,只有汝阳上店关帝沟附近那座汝石山。
经过多年开采,如今汝石山上的梅花玉资源也已濒临枯竭,导致梅花玉矿石及梅花玉工艺品价格暴涨。
嵩县和栾川近年也发现一些类似梅花玉的原石,品相和储量均不如汝阳的,这等于宣告梅花玉资源基本枯竭。
在嵩县黄庄,当地一度被追捧的荷花玉和竹叶玉,目前已无处寻觅,偶尔能在下游的河床上见到零散的籽料。
牡丹玉被公认为世界奇石,其珍贵之处不仅在于美,更在于稀少。专家在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世界独一无二,只有中国洛阳有极少储量。
20世纪90年代初期,牡丹玉被牛耀岑等洛阳赏石名家发现,自此声名鹊起,受到国内外收藏界的极大关注,成为众石友必备的藏石,目前远销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等。
伊滨区寇店镇五龙村是牡丹玉的发源地,当地最大厂家的老板名叫高华民,他从事这个行业13年了,当初无人问津的石头,如今每年为村里创造近3000万元的产值,这是他不曾预料到的。
不过他也说,随着矿山资源的减少,管理也越来越严,原石“如今按斤算,稍好的一斤差不多得一二十块”,工人的工价也随之上涨,当年他们勤苦一天不过收入二三十元,如今随便一个工人“每天工资都得二三百”。
牡丹玉资源目前虽无枯竭之忧,但挖完也是早晚的事。
5 发展赏石(玉)文化,河洛玉产业有待“雕琢”
去年8月14日,栾川县获“中国观赏石之乡”称号。今年,洛阳一举通过“中国赏石文化之都”评审。
正如洛阳赏石协会会长王德俊所说:“这是一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名片。”
洛阳拥有得天独厚的观赏石资源,在观赏石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形成产业化格局,不过,要担负起“中国赏石文化之都”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洛阳当前所欠缺的,一是对河洛玉文化的挖掘力度不够,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三是资源保护急需引起重视。
牛耀岑目前正在写一部专著,为河洛地区作为中华赏石(玉)文化起源地鼓与呼。他说,很多地方没有洛阳这样的资源,对玉文化和赏石文化的发掘却走在了洛阳前面。
洛阳从事赏石和河洛玉收藏的人大多是草根出身,在研究方面有所欠缺,面对新媒体无所适从。作为“中国赏石文化之都”,洛阳虽然有一些个人和协会网站,但网上交易都要依托外地设立的全国性网站进行,这又是制约洛阳赏石(玉)文化的一块短板。
场地制约也是一个大问题。牛耀岑说,这些年,协会的办公场地和经营场地几度易地,目前所在的华夏奇石城也因场地狭小,制约着全国性交易和展示活动的开展。
洛阳一直说在发展文化产业,可作为一张亮丽的文化产业名片,观赏石和河洛玉产业目前的状况和其潜力不相称。
近年来,作为牡丹文化节的专项活动之一,洛阳的赏石文化艺术节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活动,石(玉)文化产业也被列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有消息称,目前我市正计划建设牡丹玉博物馆及河洛玉主题公园。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河洛玉将成为洛阳一份宝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成为洛阳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