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洛玉原石 |
| 伊源玉 |
|
核心提示
几块埋藏于洛阳深山的石头,有人拿来告诉你“这是宝贝”并开出天价,你会不会觉得这人疯了?
然而就有人相信,还蜂拥而至,把这些石头所在的河床、山谷,用各种方法“扫荡”一空,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一群疯子?
平常散见于洛阳的一些石头,如今被奉为宝贝,价格一再被推高到让人咋舌的地步,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一种疯狂的现象?
现实版《疯狂的石头》如今每天都在洛阳上演,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收藏的乐趣、发财的狂喜,还有繁华背后的隐忧。
1 河洛玉“飘香”,海内外藏家来洛“淘宝”
不久前,洛阳再次成为全国奇石爱好者和收藏家关注的焦点:中国赏石文化艺术节与交易会在洛阳轰轰烈烈地举行了一个多月,国内10多个省、市的石友携精品前来助兴,连《今晚报》总编贾长华、韩国寿石协会会长金秀卿这样的收藏大家,都慕名来洛阳“淘宝”。
来的人各怀心事,各有目标。不过,既然来到洛阳,洛阳本土的石头自然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名目繁多、品类各异的河洛玉,更是洛阳吸引海内外石友的根源所在。
在洛阳本地精品奇石展馆中,一块来自栾川的河洛玉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只见它大如斗,晶莹剔透,玉化程度很高,一看就是奇石中的上品。
这是狭义上的河洛玉,它有多个品种,如鸡骨白、黄洛玉,产于河洛山区与伊洛水域,成形的籽料在伊河和洛河中常见。
为什么说是狭义上的河洛玉?因为从广义上说,河洛地区一些特有的玉(石)种,也可统称“河洛玉”,如新安、孟津的黄河日月星辰玉,偃师寇店的牡丹玉,汝阳上店的梅花玉,栾川陶湾的黄蜡玉、伊源玉以及嵩县黄庄的竹叶玉和荷花玉等。
洛阳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牛耀岑说,河洛玉的概念是从事雕刻工艺的人以及部分藏家提出的,也能成立,因为“这些石头硬度大多在7度以上,且十分精美”,毕竟古人对玉的概念定义得很笼统——石之美者。
2 河洛玉文化源远流长,今被寻常百姓追捧收藏
河洛地区是玉文化和赏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洛阳北临黄河太行,南倚秦岭嵩岳,伊、洛、瀍、涧四河纵横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质结构,孕育了品类繁多、千姿百态的河洛玉。
除了前文提到的日月星辰玉、牡丹玉等,洛阳西部山区的虢州玉也曾被载入史册;洛河沿岸的灵青玉颇具观赏性;灵铟玉产于青要山中,叩之有金属之声;黄磬玉产于洛阳郊区山中,状似太湖石;灵山玉产于宜阳灵山一带,因可上水,故也称“上水玉”。
洛阳赏石文化和玉文化源远流长:东汉许慎在洛阳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其中“玉”的定义为“石之美”,并引申出玉有“五德”,分别是“仁、义、智、勇、洁”。
如今,《辞海》对玉的解释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辞源》的解释是:“美石。”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包含了“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以及“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
千百年来,河洛玉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宋代成书的《云林石谱》中记载的河洛玉就有洛河玉、白马寺玉、虢玉、汝州玉等诸多品种。
“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玉曾经是贵族和士大夫阶层的专宠,如今它“纡尊降贵”,走入寻常百姓家,并被普通民众收藏和追捧。
3 玩家热炒,河洛玉勇往“值钱”
市民陈先生下岗后开始收藏河洛玉。他的屋里放着大大小小的塑料桶,几乎让人无处下脚。桶中浸着的,就是大大小小的河洛玉。
“这东西值钱吗?”记者问。
陈先生笑笑,拿出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说,这块籽料恰好能握在手中,是一块天生的“手把件”。曾有一个外地朋友出2000元收购,他没舍得卖。
陈先生拿出一支强光手电照射石头的外皮,石头内部顿时一片光亮,十分通透。他说,这东西按品类当属栾川黄蜡玉,千百年来顺着伊河被冲到了下游的洛阳市区附近。如今,市区有不少人业余时间在河道中采集河洛玉,有的人甚至以此为生。
对他的这种说法,栾川的郭先生并不认可:“栾川的黄蜡玉只能冲到潭头镇附近,再往下游就不可能了。”
郭先生是近年开始收藏奇石的,因多年从事建筑行业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他一上手起点就很高。在他位于栾川县城西侧省道旁的展厅中,出自栾川的黄蜡玉、伊源玉以及河洛玉琳琅满目,件件硕大无朋。
郭先生说,近两年掠夺式的开采加上栾川“7·24”洪灾的影响,黄蜡玉资源已经枯竭。在陶湾镇伊河源头,只有当地石农手中尚存部分精品黄蜡玉原石,其余的不是藏于大藏家之手,就是流落到了外地。他自己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河洛玉的收藏上。
他指着墙角一块斗大的白石说:“这块河洛玉,纹路天然,质地均匀,样式奇特,曾有个郑州人一眼看上,当时就要给我5万元现金,但我没卖。”
如今河洛玉被热炒的状况,和二三十年前冷清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牛耀岑说,20世纪80年代,玩石头的人很少,他遍寻洛阳城,只找到五六个知己。后来,石友发展到十几个人,他有了办奇石展的想法。
1990年年底,牛耀岑和石友们为奇石展忙碌起来,时间定在来年农历正月初一,地点就在王城公园。那场奇石展让观众大饱眼福,不少人开始收藏奇石。
1991年,洛阳市石玩艺术研究会成立,并于同年举办了洛阳市第一届石玩艺术大展,邀请全国各地的奇石玩家来洛参观交流。
一名台湾商人见洛阳奇石如此精美,一口气买了几十方。石友们这才恍然大悟——石头不仅能玩,还能卖钱。自此,洛阳奇石玩家队伍逐渐壮大,目前已有5万多人。
如今,陈先生买了一台磨床,专门从事河洛玉的制作和销售。郭先生的建筑生意也成了副业,收藏、销售河洛玉成了他的主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河洛玉热炒背后的暴利:黄蜡玉曾经就是无人问津的山石,如今品相稍好的原石,动辄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一方;一只梅花玉手镯,刚生产时不过百元,如今动辄千元朝上;伊源玉刚被人发现没几年,资源就几近枯竭,随便一块二三十厘米高的摆件就要数千元;牡丹玉相对稳定,但过去每吨数千元的原石,如今已按每公斤四五十元的价格推向市场了…… (下转A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