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活动的大学生给饭店刷碗,为自己赢得一份“免费午餐” |
|
19日,洛阳师范学院的20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一个有趣的社会试验:他们将手机和身上的现金交给老师,在两个小时内为自己赢得一份能吃饱的“免费午餐”。这些90后会选择什么方式完成任务?他们有哪些遭遇和收获?我们一起去看看。
比赛:身无分文,为自己赢得一份“免费午餐”
19日12时,烈日当空,洛阳师范学院的西区操场上集合了该校7个学生社团,共200多名学生。
“大家把身上的现金和手机交到我这里,走出校园为自己赢得一份‘免费午餐’,时间截至下午2点。”组织此次活动的老师宣布,“现在分头出发!”
这是学校素质拓展系列活动中的一个,参与的学生不能带钱和手机,也不能向认识的人求助,否则将视为失败。
过程:付出劳动,他们顺利吃到了“免费午餐”
踏出校门,怎样才能让陌生人掏腰包请自己吃饭?这些大多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一开始也没有头绪。
“国学班”社团的大一女生张优仪,硬着头皮走进了龙门大道边的一家火锅店。为了“壮胆”,她还拉上了3个同学。“老板,今天中午让我在这里帮忙刷盘子吧。”张优仪有点怯生生地说:“我不要工钱,管顿饭就行……”
这天中午,火锅店的生意特别好,好多桌翻了两三次台。在1个多小时里,张优仪蹲在后厨,一直埋头刷盘子、筷子。
与此同时,也有人轻松完成了任务。男生闫继星在路边刚好看到有人打的招聘广告:某单位将举办一场晚会,急需主持人。身为校广播站播音员的闫继星上前介绍自己,对方很满意,还马上答应请他吃饭。闫继星就这样享受了一份丰盛的午餐,他得意地对同学说:“除了吃饱饭,还有饭后小甜点呢!”
收获:要在社会上生存,必须凭本事吃饭
两小时很快过去,参与活动的学生再次集合。经负责全程监督的老师统计,约有90%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吃到了“免费午餐”。
在完成任务的学生中,有的通过自荐当家教预支了一顿午餐,有的为即将毕业的学长提供就业信息赢得了报酬,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校附近的饭店洗碗筷,为自己挣得了午餐。
“利用自己所学专业或平时勤工俭学积累的工作优势,要挣一顿饭并不难。”大一学生窦全兵说,“这个活动让我明白了,在社会上生存,必须凭本事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