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顶石房 |
| 鹤鸣宝观石碑 |
|
去年冬天,“洛阳名山文化”系列已推出12期。从今日起,让我们一起继续探访洛阳名山,来一次别有风味的“夏日之旅”。
九皋山位于伊川、嵩县、汝阳三县交界处,古代又名鸣皋山,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历史名山。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九皋山从《诗经》中款款走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令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诗仙李白到此之后,更是生出了“欲卧鸣皋绝世尘”的感叹。
一 鹤鸣九皋出名山
九皋山不难找。你从洛阳市区向南过龙门,再沿洛栾快速通道南行约50公里,可见伊河东岸有高高耸立的大山,那就是九皋山了。它位于伊川、嵩县、汝阳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930多米,今属嵩县九店乡。
如今在地图上看,九皋山与鸣皋山是两座不同的山。但在古代,九皋山又名鸣皋山,其得名都与《诗经》有关。如果你到了九皋山主峰之巅,会发现这里有一座道观——祖师庙,因观前曾树有石碑“鹤鸣宝观”,又称鹤鸣观。
可以说,“鹤鸣”二字是九皋山的标签,而究其来源,仍离不开那篇著名的《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
其下维萚(tuò)。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
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皋有沼泽之意,九皋即指沼泽湖泊多。诗歌以比、兴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图画:古代这里有成群的鹤栖息,其鸣叫声天上也可以听到。事实上,这是一首“招隐诗”,目的是劝告统治者任用在野的贤者。不过,自此之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就成为九皋山的广告语了。
鹤鸣观的历史相当悠久,不知初建于何时,最近一次重修是在1996年,还保留着清代建筑的风貌。据当地人说,唐贞观年间,大将尉迟恭来到这里,曾捐资重修祖师庙。另据山上石碑记载,明代嘉靖及清代康熙年间,都曾对该观进行重修。
二 “鹤鸣宝观”与诗仙
九皋山距洛阳不远,山势雄伟,峰峦叠翠,美不胜收。加上它有《诗经》来“推介”,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为其留下不少诗篇。
如唐代时,诗歌最盛,李德裕、白居易、钱起、李颀、皇甫冉等都曾到这里吟诗作赋。宋代,有邵雍的“安得九皋禽,清唳一洒然”;明代,有李化龙的“东风吹动游山城,春尽看山眼更明”;到了清代,诗人陈相如更为九皋山赋诗百首,汇成《九皋山诗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与九皋山也结缘很深。何以见得?有诗为证。他曾登上九皋山,感受这里“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的优美意境,并感慨“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想留在这里不走了!
李白有多首咏九皋山的诗,其中不仅有写友情的《鸣皋歌送岑征君》《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也有写鹤的《鹤鸣九皋》《霜隼下晴皋》,等于为九皋山又做了极好的广告。
也许因为李白是诗仙,名气太大,人们不自觉地便将他当成了九皋山的形象代言人,以至于认为“鹤鸣宝观”四个字也是他题的。这可是九皋山的“镇山之宝”,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遭破坏,后被郑重地保存起来。
前段时间,我来到九皋山上,在一间屋子里见到了这块石碑。用湿布擦过后,上面的“鹤鸣宝观”四个字清晰可见,但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信息。山上的村民称是李白手书,但也有人认为是当年尉迟恭重修祖师庙时所题。“鹤鸣宝观”究竟出自何人之手,是不是李白手书,看来一时还不好判断。
三 鹤鸣无觅断碣间
如今想在山上听鹤鸣,恐怕也不容易实现了。
九皋山北陡南缓,山顶平坦开阔,如果不想费劲,可以开车沿修好的公路上山,只是攀爬的乐趣就没有了。
我去采访时,本想从伊川县酒后乡的梁圪垱村爬到山顶,但向村民问路时,都说路不好走,怕时间不够。我只好放弃爬山的想法,但又不想绕远,也没走从嵩县田湖镇上山的公路,而是驱车直接进山。这条进山的路经过嵩县九店乡九皋村的公树坪、寺上等自然村,很多地方仅容一车通过,崎岖难行,等我到达山顶时,已是中午时分了。
60岁的金梯是附近的村民,他把手里拎的一袋挂面送到厨房,便开始带我看残碑、石房、鹤鸣观,还有那些参天古树。“现在山上最老的建筑,应该就是这小小的石房了,不知是什么时候建的,从我记事起就是这样。”石房也是古庙,周围有一些残碑,字迹已不清晰,多是重修庙宇时的功德碑。
“‘八百里伏牛山,九皋山上顶起天’,这山是很有名气的。”50岁的杜莲荣说,“我是寺上自然村的,在山上20年了。”
50岁的田海河也是附近的村民,他说,天晴的时候,在山上能看很远,山下的陆浑水库,还有嵩县县城,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山上还有72洞,每洞都有传说。如‘老君洞’相传为李耳隐居处,‘银洞’相传为刘秀避王莽处。”田海河对九皋山的典故了如指掌,对山上的碑碣也有过研究。他带我来到一通相对比较完整的石碑前,说:“山上的碑大多是功德碑,不如这通碑有价值。”
确实,在这通碑上,有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重修玉皇庙的碑记,写明了九皋山的范围“东至关家峡,西至白龙沟,南至百涧沟,北至山顶”,碑文由河南府嵩县儒学教谕黄梅撰写。
田海河说,关家峡即关庙凹,当年有寺院,离这里不远。
当天下午,我准备下山时,香客们大都已散了。杜莲荣坐在那里拾掇药材,金梯、田海河则在旁边比画着什么。我走近看,原来他们在寻找黑龙池的位置。
据史书记载,北宋理学家程明道(即程颢)先生曾云:“九皋山巅有三池,相距各数武(注: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水分紫、白、黑三色,冬夏不涸。”黄龙池、白龙池的位置早已被确定,如果找到黑龙池,九皋山的“三池”景观就可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