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战屡败,屡败屡战,7年间辗转广州、郑州、北京等地,潘治国已记不清自己接触过多少自闭症儿童,也记不清自己在办自闭症儿童关爱中心时遇过多少困难。他是12名自闭症儿童的“小爸爸”,他说,这些“星星的孩子”就是他勇往直前的力量……
屡败屡战,他庆幸从未放弃
在高新区辛店办事处辛店社区内,一栋三层的白色小楼在一片热闹的居民住房中间显得有些“落寞”。而洛阳康教儿童关爱中心就在这栋楼里,这里有12个特殊的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3岁。12个孩子分别坐在两间教室里,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是,他们没有大声嬉笑,没有相互追逐,甚至从不争抢玩具。
“这些自闭症孩子,一般都有语言和肢体上的障碍。”这个关爱中心的校长就是今年27岁的潘治国,他也是12个自闭症孩子的“小爸爸”。
别看他岁数不大,但他曾在过去7年中辗转广州、郑州、北京等地,从事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2011年,他萌生了在家乡洛阳创办自闭症儿童教育中心的念头。
理想总是丰满,现实往往骨感。他创办的洛阳步特起智教育中心在成立8个月之后,就因财政运转不周,给老师们发不出工资而夭折。
“当时我很无助,也有过放弃的念头,要不是那几个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的鼓励和资助,我哪儿能走到今天?”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潘治国除了动容,还有些庆幸。
资助他重新“开张”的人之一,是2个儿子均为自闭症儿童的高辉莉。“我儿子2岁半才会走路,11岁也只会叫‘奶奶’,送到潘老师这儿一个月后,孩子开始说话了。这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捐出的2万块钱本来就是留给孩子看病的,捐给潘老师也算没乱花。”高辉莉说。
您若有空,欢迎来陪孩子说说话
“海莲,叫阿姨。”在关爱中心的教室里,潘治国带着洛阳晚报记者对一个5岁多的小女孩说。这个名叫海莲的小女孩侧过头看了看,又低下了头,继续揉着自己的衣角。
潘治国走过去蹲下,张开双臂说:“来,海莲,抱抱。”笑容瞬间在小女孩的脸上荡漾开来,她搂着潘治国的脖子,两个人贴得很近。
“海莲,叫阿姨。”潘治国边对怀里的海莲说,边向洛阳晚报记者的方向努努嘴。
“阿姨。”海莲的声音很小,但实实在在地让人感受到鼓舞人心的力量。
潘治国背过身对洛阳晚报记者说:“自闭症孩子都缺乏安全感,他们需要更多的拥抱、关注和爱。”说这话时,他的脸上满是柔情和满足。
可这份满足没有持续太久,“关爱中心的资金不足,没办法购置教学用品,老师也不够,要是我撑不下去了,这些孩子要去哪儿?他们该怎么办?”潘治国看着安静摆弄积木的小海莲,叹了口气。
如果您愿意向这些孩子伸出援助之手,或者愿意做爱心志愿者,陪这些自闭症儿童说说话,欢迎您拨打15896504447与“小爸爸”潘治国联系,孩子们期待着您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