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D20版:教育周刊·正成才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老师应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2013 年 7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老师应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记者 李书平 通讯员 王静 文/图
崔建社
    6月30日,教育大讲堂第四十一讲在洛阳国际学校举行。新西兰教育部原高级官员、国际资深教育专家、洛阳国际学校校长崔建社,结合自己的经历,从国内外不同的教学模式,讲到教育的本质,赢得了数百名家长的掌声。

    抛出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讲座一开始,崔建社就用一组震撼人心的图片,引发家长进行思考。

    图片一: “儿子,要坚持住,快到终点了。”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下,孩子负重累累地向着高考的目标迈进。

    图片二: 冰天雪地里,一个仅穿短裤的男孩冻得瑟瑟发抖,而他的父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才。

    …………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吗?”崔建社说,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国外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与我们不同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几十年不变的指挥棒,让学生不得不埋头于书山题海,家长忙着为孩子报辅导班、选名校,专家们则忙着研究各式各样的“应试宝典”……

    然而,国外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却与我们不同。

    每年,亚太地区都要举行一次教育年会,会议的主题直击教育的本质,比如2011年在墨尔本举行的亚太地区教育年会,主题就是“世界公民·创造性·互联性·同情——探索21世纪的教与学”;2012年在新加坡举行的教育年会,其主题则为“受教育意味着什么”,数十个国家的政府官员、教育家、校长、教师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关注的重点在于重新审视教育的功能、理念、体制、方法,以及学校管理如何创新以适应21世纪的人才需求。

    老师不仅仅是讲授者 还应是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导师

    “我认为,一所好的学校,老师应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崔建社说,近代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经说过:“我们所期望的老师不仅仅是一个讲授者,仅仅满足于传达现成的答案,还是善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导师。”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曾说过:“如果学生不能筹划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他还是学不到什么。”但纵观当下的教育模式,重考试分数轻知识运用等依然在主导着我们对人才的培养。

    而真正的教育并不只等于考试。因为教育不是训练人们成为驯服的工具,去为他人的利益服务,教育应该是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教育是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潜在能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应对未来不可知的变化,增强个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民主社会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并最大限度地行使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高分+高能”才是评价学生的标准

    “我始终认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崔建社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习的方法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顺从,而是学会管理自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决定了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因此,“高分+高能”才是正确评价学生的科学标准。

    好学生的标准应该是富于想象力,具有创造力和自学能力。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善于观察和把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好学校的标准则是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各种生存能力。

    用教育智慧教智慧学生

    纵观国内外,关于教育本质的探讨日渐深入,这些探讨所迸发出的教育思想,逐渐聚合成教育的智慧。如果将这些智慧运用到教育中,就形成了智慧教育,比如:

    知识是找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灌出来和背出来的。

    能力的获得不是靠发奋苦读,而是靠会学、巧学。

    学生没有动起来,再好的老师也无能为力。

    学生不是不学,不是少学,而是用智慧的方法去学。

    学生不体验、不参与,很难真正掌握知识。

    智慧的教育,就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在快乐中成长。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