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国际金融报》 《沈阳日报》
上周银行理财市场出现井喷,金牛理财网监测数据显示,上周77家银行共新发行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725款,环比增加70款,新发行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5.18%。
“我现在准备多筹一些钱买银行理财产品,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估计过不了多久,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就会降下来的。”沈阳一名“抢金大妈”说,“我买了好几十万元理财产品,收益率最低的是6%,最高的是9%。”原来,黄金暴跌让“大妈”伤透了心,这回改“抢”理财产品了。
另据一名陈姓女士介绍,她的亲戚从一家国有银行江苏分行购买了一款期限3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7.39%的高收益率理财产品。
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购买某款理财产品主要是因为其收益率较高,自己并不是很清楚理财产品的投向。
分析
银行7月新发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
□据 《第一财经日报》
6月年中考核时间已过,银行之间一场白热化的揽储大战似乎也告一段落。这从7月新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中可见一斑。
“银行月初发行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比月末发行的理财产品低,这已经是惯例。并且今年6月的情况有些特殊,资金异常紧张,7月初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肯定会有所回落。”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师说。
记者发现,7月1日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与6月末发行的理财产品相比,预期收益率已经有小幅下降,并且募集期限也有缩短的趋势。
提醒
下半年投资应以稳健为主
□据 《证券日报》
一些专业理财师分析认为,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较短期限内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还算安全,但收益率较高期限又较长的理财产品,可能有一些风险。
他们提醒,老百姓投资还是要首选以稳健为特征的银行理财产品,更多地关注中低风险级别、中长投资期限(半年以上)、报价相对较高的产品。从中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状况今后不会维持目前的水平,仍将处于下滑通道之中。
经济学家谢国忠则直言,银行自己发行的、年化收益率只有4%~5%、保本的理财产品风险不是很大,对其他机构发行的收益率高于10%的理财产品就要小心谨慎了。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陈颖称,真实的收益率与理财产品起息日的设置有很大关系,购买后到“起息”这段时间,是按活期存款计息的,提前越早购买,平均下来的收益率就会越低,最终不会像预期收益率那么高,但许多老百姓并不明白这点。
▲观点
理财产品信息要透明
□欣锐
不断攀升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似乎让“大妈”的方寸又乱了。“抢”理财产品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你若要问她胜利的“果实”结在哪棵树上,估计“大妈”会一脸茫然。这,要怪银行。
当前,只有不足两成的银行公布了自己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透明,怎么让人家相信你?就算是好东西,让投资者“两眼一抹黑”,人家也要退避三舍,就算是“抢”也是乱“抢”。更何况,是投资就会有风险,若不把投资风险明明白白告诉对方,也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
其实,对投资者来说,买理财产品时,不妨问一下自己,这些高额收益从何而来?要明白,部分理财产品承诺的高额收益,并非来自投资项目产生的盈利,银行将来很可能是要用自身盈利来弥补的。
尤其要注意的是,伴随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投资门槛大幅降低,
如果收益率是“水”,风险是“船”,投资风险自然是水涨船高。但了解了产品信息,投资者便会警惕,从而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那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