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东郊档案 (张丽娜 翻拍) |
|
眼下,高招录取仍在进行中。考上理想大学的,自然是举家欢喜;未能如愿的,当然是五味杂陈。这不,考了604分的河南小伙儿师某,果断决定复读——他只想上清华大学,其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难入他的法眼。他父亲支持他的决定,尽管这意味着还要勒紧一年裤腰带。
这般执着,或者说固执,师某似乎颇有古时秀才风骨。由此我想到了洛阳的最后一个进士林东郊的“高考”故事。
从洛阳藏书家晁会元收藏的林东郊和他老师,以及他老师的老师的科考试卷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一些有趣的信息。
林东郊19岁中举;数年后,他的老师张青莲才中举;又过了数年,他老师的老师——年逾七旬的张老先生(试卷上名字不详)才艰难地爬过科举“分数线”。也就是说,学生考上大学的时候,他老师和老师的老师都只能怀着羡慕嫉妒恨的心情继续“复读”。
林东郊,1868年生,洛阳老城人,清光绪年间进士,1911年授广西桂林府知府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未赴任,在洛阳著书立说,1937年病逝。
据说林东郊书画双绝,乃当年洛阳城的文化徽章,老城人尊其为“洛阳翰林”“大学士”。老城东大街114号一直到124号,都是林家老宅,有好几百间,可见其身份和地位非同一般。
张青莲也是名士,毛笔字写得好。他比林东郊大13岁,孟津人,34岁中举。
张老先生,1819年生,渑池人,熬到73岁方才中举,从少年考到白头,着实不容易。
似张老先生之流,之所以勇敢到近乎偏执地把一生时光都搭在科考上,是因为古时的读书人想要出人头地,除了参加科举,似乎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现在的学生若考不上大学,还能试试别的路子,反正条条大道通罗马,大学生毕业去卖猪肉都不算新鲜事儿。古时文人若只混个秀才,便只能如《倩女幽魂》中的宁采臣一般,到林子里跟女鬼小倩厮混了。
如此看来,《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实非特例。范进考了大半辈子,被岳父胡屠夫骂成丢人现眼的“现世宝”,未承想一朝得中,刚要在岳父跟前讨回颜面,却欢喜得疯了,被胡屠夫狠狠地扇了一耳光方清醒过来。
穷秀才受岳父岳母的气,那是必然的。《聊斋志异》《牡丹亭》《西厢记》都告诉我们,但凡穷秀才爱上富家小姐,花前月下偷情之时,小姐多半要嘱咐:待你他日高中,衣锦还乡,再来娶我。考不上?哼,我爹我娘大棍子将你轰出去!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功名来得晚了,那痛快便要减半。张青莲还好,34岁中举,虽比徒弟晚,到底还算壮年。想那张老先生熬到70多岁,如花小姐若真等他高中了再来娶,可要等到花儿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