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D01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市实验中学:三区三校 个个灿烂
异地上学心理咋适应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8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名校“连锁效应”①
市实验中学:三区三校 个个灿烂
□记者 杨寒冰
    为促进我市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使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让普通百姓的子弟上得了名校,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教育局有序推行了“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的教育模式。

    本刊今日推出名校“连锁效应”系列故事(D01版~D03版),带您一起了解有关坎坷、有关传奇的故事。

    ——编者

    1    多个“第一” 同时涌现

    市实验中学一校三区,分属西工区、老城区和新区,在推动我市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今年中招考试,该校取得了丰硕成果。

    西工校区的庄静玮文化课成绩585分(满分600分),是全市第一名;张晓声文化课成绩584分,是全市第二名。

    文峰校区在老城区获得两个第一:达到洛一高分数线的学生人数第一;达到省级示范性高中分数线的学生55人,上线率20.7%,位居老城区第一。

    知情人都知道,如果没有学校融合,文峰校区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文峰校区的前身是市七中,在学校整体并入市实验中学之前,它的境况非常艰难。

    2    铜管当钟 艰辛起步

    2008年元旦,河南原省委常委、洛阳原市委书记连维良到当时的市七中调研,破烂不堪的红瓦房、老师取暖用的小煤炉,让连书记不断皱眉。为彻底改变市七中面貌,市委、市政府决定“市七中整体并入市实验中学”,同时连书记批示:把市实验中学办成实验性示范中学。

    2008年2月,市实验中学派老师去原市七中了解情况,情况是这样的:初一有4个学生,由于无法开课,被外校托管了;初二有7个学生,课堂上有5个在睡觉;初三有不到20个学生正在操场上上体育课。

    在市教育局的协调下,市政府投入1180万元对文峰校区进行改造。2009年8月,教学楼盖成,为让优质教育资源早日发挥作用,学校决定当年招生。片区内的学生几乎跑光了,只有一部分了解市实验中学的家长冲着学校的牌子,给孩子报了名;另一部分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老师们说:“算是勉强‘捡’来了208个学生。”

    当时学校没有电铃,为了让学生能准时上下课,老师们从废旧建筑材料中找了一根30厘米长的铜管当钟,用螺纹钢做钟锤,人工操作,看着点打钟。

    如此艰辛的开始,3年后收获的却是成功的喜悦。2012年,文峰校区首届毕业生毕业,当年在老城区创造三个“第一”:姬进进同学中招成绩630分,分数排第一;升入洛一高的学生人数、升入洛一高的学生比例也分别排第一。

    市实验中学校长刘桂宾说,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的合校决策是正确的,实验中学也不负众望,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去年,市实验中学作为洛阳市唯一的学校代表到郑州参加了全省均衡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代表洛阳作了典型发言。

    3    三个校区 齐头并进

    3年时间,如何带领弱校实现了质的飞跃?成功的经验有这些:

    学校领导关注。学校融合之初,刘桂宾刚刚调入市实验中学,虽然他对西工校区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他还是把大量的精力倾注在了文峰校区上,几乎天天去那边坐镇指挥。

    充实教师队伍。生源质量差,只能拼老师。学校每年从西工校区派出骨干教师到文峰校区任教,既让学生能听到名师授课,又让文峰校区的老师能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经验。另外,学校还将新招聘的名校大学毕业生派到文峰校区,为那里注入新鲜血液。

    开展教研活动。定期组织优秀教师、派出学科组长到文峰校区听课、教研,帮助文峰校区的老师确定适合本校区学生的教学思路;定期组织文峰校区的老师到西工校区听课、取经。

    关注德育教育。学校在紧抓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重点,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改变。这一点,就连学校门口的小商贩们也有感觉,他们纷纷议论:“咦,这学校办得不赖,学生走出来看着都不一样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新区厚载门校区,该校区去年刚刚启用,时间虽短,但已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截至目前,有意秋季入学的学生已有1500多人。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