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送仪式上的王永州 记者 陈晓佳 摄 |
|
核心提示
昨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3部队为该部某技术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永州举行了欢送仪式。原来,王永州是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4月,他得知江西一名90后白血病患者与自己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需要他为这名患者捐献被誉为“生命火种”的造血干细胞。他成为我市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现役军官,也是我市第14例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王永州将于今日前往郑州,进行捐献前的准备工作。临行前,他接受了洛阳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从一根“豆芽菜”到人们口中的“人体血库”
自2002年起,王永州已连续12年坚持义务献血,献血量总计8000余毫升,这相当于他全身血液总和的近2倍,王永州曾分别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和解放军总后勤部表彰。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上军校前,王永州体重不到130斤,身体很弱,他笑言当时的自己是根不折不扣的“豆芽菜”。198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一所军校,母亲一再叮嘱:“没有一个好身体干啥都不行。”王永州记下了母亲的话,每天坚持健身。
2002年,王永州被调到解放军驻济源某部。有一次和妻子散步时,他看见了一辆献血车,“当时想着献血能帮助别人,就去了。”王永州说,那是他头一次献血。
从那以后,王永州给自己立下规矩,每年至少献血2次!只要接到血站电话,王永州二话不说及时赶到。以至于后来血站工作人员笑称王永州为“人体血库”。为捐献出高质量的血液,王永州制订了系统的健身计划,同时十分注重饮食营养。
一个偶然,他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因受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妻子的影响,王永州也会关注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2007年,当得知移植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后,王永州就一直想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出来,去帮助更多的人。
两年后,王永州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2009年5月12日,前往济源办事时,王永州无意间看到当地红十字会在举办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公益活动。他毫不犹豫加入活动,让工作人员采集了自己的血样。随着6毫升鲜血从体内被抽出,王永州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0年8月,王永州被调回洛阳工作。今年4月,正在外执行任务的王永州突然接到济源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原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江西一名90后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济源方面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
“捐!肯定捐!”虽然当时表现得十分冷静,但他内心却激动万分。王永州所在部队首长得知此事后,特别批假,让王永州到济源进行复查,济源市红十字会还向上级部门申请,将王永州的“关系”转到了洛阳市红十字会。
低分辨率配型成功、高分辨率配型成功、身体各项指标符合捐献要求……随着一个个好消息传来,距离捐献的日子也不远了。
延续他人生命之火,他没有迟疑
有人告诉王永州,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捐献者的身体机能会变差,劝他不要捐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曾多次给他打电话,害怕他最后关头“弃捐”。
“放心吧,我一定会帮助这个孩子的。”王永州说,自己长年坚持义务献血,造血机能比常人要强,而且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绝不会悔捐或弃捐。“我女儿也是90后,那可是俺们的下一代啊,江西这个孩子我一定要帮!”王永州斩钉截铁地说。
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郭祺说,我国有100余万白血病患者在等待合适的配型,少年儿童占五成以上。现实的困境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有限,不少人对这方面知之甚少,存在误区,“其实只是举手之劳,就能挽救一个生命。”郭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