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T08版:历史!历史!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镜头里的“1942”
两份不同的特刊 两份相同的记忆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8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比电影更真实,比小说更震撼,比史书更直观,比报道更全面,这是哈里森·福尔曼的含悲之作,这是——
镜头里的“1942”
□记者 程奇
在采访中原大饥荒后,哈里森·福尔曼(右)还曾赶赴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在延安采访了毛泽东(资料图片)
    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让咱们记住了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

    其实还有一位美国人应当被我们铭记。

    他是哈里森·福尔曼,时任《泰晤士报》摄影记者。他和白修德一起,探访了处在饥荒中的中原大地,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他的所见所闻。

    本月11日,“福尔曼镜头下的‘中国·中原大灾难’”纪实影像展在河南博物院结束。历时1个多月的影像展,也让哈里森·福尔曼重新回到洛阳人的视线。

    本报今日特地推出特刊,也是向这位耿直而善良的新闻界前辈致敬!

    中原大饥荒的见证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通过我市文史学者赵跟喜,洛阳晚报记者联系到该展览的策划者之一、深圳大乾艺术中心运营总监陈东。他应邀赶赴洛阳,接受了洛阳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陈东说,1943年2月,福尔曼和白修德一起来到中原大饥荒中的灾民聚集地——洛阳采访。两位记者在洛阳天主堂米干神父的陪同下,骑马赶赴郑州采访,之后又返回洛阳。如果您对福尔曼仍感陌生,电影《一九四二》中白修德请蒋介石看的那张“狗吃人”的照片,就来自福尔曼的镜头。

    如果说白修德是通过文字告诉世人大饥荒的真相,福尔曼则通过照片,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真相,是那么可怕!

    哈里森·福尔曼,不仅是中原大饥荒的记录者和见证人,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44年,福尔曼冲破重重障碍,赶赴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和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写下了新闻学名著——《红色中国报道》(又名《北行漫记》),被认为是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的姊妹篇。

    洛阳,是“1942”起点

    端详福尔曼拍摄的这组照片,我们好像瞬间穿越时空,回到那惨烈而又真实的“1942”的现场。陈东说,其中有一些照片,福尔曼曾明确标注拍摄地是洛阳。此外,只要出现火车的镜头,也可基本确定是在洛阳拍摄的。

    摄人心魄的眼神、直指人心的现场……透过这些画面,您是否可以感觉到,在镜头的另一端,有一双满是泪花的蓝眼睛,和一颗正在滴血的心?

    陈东说,福尔曼去世后,这批记录大饥荒的新闻图片被捐赠给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图书馆。今年,在深圳大乾艺术机构的努力下,该图书馆将其中127幅原版制作图片无偿捐赠给河南博物院,并授权其举行展览。

    对本报推出的《一九四二·河南洛阳》特刊和“看完《一九四二》,寻找梅甘神父”策划报道,陈东非常感兴趣。他说,目前,大乾艺术机构正在拍摄一部真实重现中原大饥荒历史的纪录片,感谢洛阳晚报记者的帮助,他们采访了洛阳天主堂和见过米干神父的教友李长德先生,这会让纪录片更加精彩。

    陈东说,目前,大乾艺术机构正想尽办法,希望将“福尔曼镜头下的‘中国·中原大灾难’”纪实影像展带到洛阳举行。洛阳,是“1942”的起点——灾民在此乘坐火车一路向西。让更多的洛阳人看到这些照片,重温那段特殊的历史,是他最大的心愿。

    这几天,我市文史学者赵跟喜先生一直在为这个展览能在洛阳落地而努力。他认为,1942年的中原大饥荒,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原地区的人心向背出现决定性逆转的分水岭。重温这些照片,能让我们更真切、更理性地看待历史。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