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雅琦 |
|
黄守才,明末清初偃师人。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做船工的舅父收养。由于伊河、洛河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经常发水灾,他目睹过太多因水灾而造成的悲剧,所以自幼便立志治水。
黄守才一边跟舅父学习船工技能,一边潜心研读历代治水方略。他没有挤科举这座独木桥,也不愿做官,他只想治水,他的偶像是大禹。
黄守才很快精通了治水理论,便跟随舅父游遍了黄河及周边各条河流,哪里有水患,哪里就有他的足迹。
崇祯八年,洛水和谷水洪水泛滥,大水入洛阳城,淹及福王府,上万名百姓流离失所。黄守才临危受命,前来救灾。时年32岁的黄守才一到场,不等福王发问,就胸有成竹地说出了四条治水意见。按照他的治水办法去做,洪水很快退去。福王大喜,设宴款待他,并要封其官爵,赐其金银,黄守才均辞不受,大名由此传开。
顺治二年,开封金龙口黄河大堤决口,朝廷命重臣工部侍郎修堵,结果耗费银两数万,决口不仅未堵住,反而越冲越大。工部侍郎怕皇帝怪罪,急得头发都白了。他听说偃师的黄守才是个治水奇人,就命人去请。42岁的黄守才到达现场后,很快想出了应对之策,堵住了河堤决口,解除了水患。
黄守才没有背景、没有文凭,一生不曾出仕,但因为有高超的治水本领,被尊称为“功并神禹”“活河神”“龙王下凡”。他多次参与谋划治河事务,指导官民挖淤泥、通河渠、除水患,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
黄守才62岁逝世,被葬在偃师府店镇九龙角上。
伊河、洛河流域及黄河中下游沿河一带的百姓为纪念他的功绩,建了2000多个黄大王庙。清朝历任皇帝给他追加了“灵佑襄济王”“金龙四大王”等12个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