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助学金孩子终于可以顺利上大学了,家长热泪盈眶 | |
核心提示
昨日,在“晚报相伴20年之金鑫爱心助学活动”的捐款发放仪式上,有2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大学新生,现场每人获得了3000元爱心助学金。我们从中选择几名代表,来听听他们的励志故事和心声。
上大学后,他要扛起家中的重担
学生:史治龙,被武汉大学录取
心声:前几天接到《洛阳晚报》的电话时,我还在山上的爷爷家干农活,高兴得都迷糊了。当时放下电话,我心里就在盘算:加上晚报爱心助学活动资助的3000元,学费马上就能凑齐了!特别感谢《洛阳晚报》和金鑫集团、河南省金鑫爱心教育基金会、鑫融基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帮助,让我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进了大学我要勤工俭学,帮父亲扛起家中的重担。
他的故事:史治龙今年高考考了604分,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测绘工程。“听说这个专业需要到野外作业,比较辛苦,但是很好就业。”虽然对于从来就不怕吃苦的史治龙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大学毕业后能找个工作,多赚点钱贴补家用”。
想要实现赚钱养家的愿望,第一步就是要凑够学费走进大学校门,这个暑假,史治龙跟着父亲一起到工地上干活,“每天一大早就去给刚盖好的大楼打扫卫生,晚上回家时就成土人儿了”。这一个月的扫楼经历让他更加懂得父亲赚钱的艰辛:“我爹的手指甲经常在干活时被砸破,我以后有出息了,得好好孝顺他。”
有了助学款,父母不用再为学费发愁了
|
学生:王彪,被中国石油大学录取 |
心声:有了这3000元,我和姐姐的学费就差不多凑齐了,我爸妈也可以放心了。我妈妈嘴里总念叨:“《洛阳晚报》真是份好报纸,替老百姓着想,真是贴心!”上大学后,我要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兼职,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来能够更好地回馈社会。
他的故事:“姐姐今年上大二,她的学费还没有凑齐,再加上我的学费,又要去借钱了。”今年17岁的王彪这一夏天都高兴不起来,“我一上大学,又要给家里添负担了”。
从他记事开始,父亲就下岗了,家里有一辆摩托车,父亲每天都要骑着它出去帮别人送货,家中的经济收入全都依靠父亲和这辆破旧的摩托车。为了挣学费,姐姐暑假到服装店去当服务员,王彪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干了26天,挣了1000元,我多挣一点,我爸就能少受点苦”。
姐弟俩结伴到富士康打工挣学费
|
学生:罗琼(姐姐)、罗凯,分别被河南中医学院、郑州大学录取 |
心声:有了这6000元,我们俩人都可以上大学了。谢谢《洛阳晚报》和金鑫集团、河南省金鑫爱心教育基金会、鑫融基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对我们的帮助。
他们的故事:今年夏天,罗琼一家人最犯愁的事就是:姐弟俩同时考上了大学!
罗琼的父母都是农民,农闲时,父亲就去建筑工地上干活。“我爸的身体早就累得透支了,浑身都是病。”罗琼说。为了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姐弟俩只能努力学习,“只有上了大学才能出人头地,才能让爹妈享福”。
为了能上大学,高考一结束,她和弟弟罗凯就去郑州富士康打工,工作了一个多月,一共挣了3800元,“就算加上家里的积蓄,还是不够交俩人的学费”。罗琼说,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他们也越来越担心,学费不够,就不能上学,那段时间,家人都很沉默……
上大学,是她改变命运的希望
|
学生:毛茜茜,被许昌学院录取 |
心声:如果不是《洛阳晚报》和金鑫集团、河南省金鑫爱心教育基金会、鑫融基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对我的帮助,现在的我可能已经出去打工,放弃上大学了。3000元对于我来说就像救命稻草一样,让我能够顺利地走进大学,给了我追逐梦想、放飞希望的机会。
她的故事:毛茜茜平时除了学习,还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外公和外婆。2岁那年,父母离异,8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年幼的她就学会了坚强,生活中的磨难也使她懂得: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
“家里维持生计都已经很困难,更别提交学费了。”高考结束后的毛茜茜并不轻松,考试前,她一门心思努力学习,可考完试,她不仅要担心能否考上大学,更害怕考上了大学,却交不起学费。
20名获3000元资助学生的个人介绍已在洛阳网公布,欢迎社会各界监督。为了保证此次爱心助学活动的公平、公正,对另外获得定向资助的近800名贫困大学新生,我们也会在近期将他们的个人情况公布在洛阳网上。
现场花絮
“兵爸爸”盛赞爱心助学活动
□见习记者 王雨 记者 邓超 实习生 潘静 郭玉洁 文/图
|
陈春琳 |
在昨日“晚报相伴20年之金鑫爱心助学活动”的捐款仪式现场,有一位嘉宾格外引人注目。他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穿绿色军装,满脸慈祥。看着台下坐着的受助大学生们,老人频频点头。
“这些孩子就像我的孙子、孙女一样。”他缓缓地说着,言语间透着对孩子们的关爱,“孩子们考上大学不容易,他们能吃苦、爱学习,不能因为贫困而失去学习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值得帮”!
老人叫陈春琳,是驻洛61489部队的一名退休干部。1998年7月退休后,他和另外一位老人李荫浓开始救助因贫困、疾病等原因失学的学生。他们走访洛阳周边山区,搜集贫困学生信息,在这15年里,他们花30多万元创办了近30个春蕾班,资助“春蕾女童”近4000名,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兵爸爸”。2011年,两位老人一同被评选为洛阳“十大爱心人物”,2012年,二人又获得了中华慈善奖。
因为一直都在做爱心助学的公益活动,老人和金鑫集团的员工们早已熟识。“资助贫困学生,就是把钱花到了刀刃上!”陈春琳说,帮助贫困孩子上学,就是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说到此次爱心助学活动,老人竖起了大拇指:“《洛阳晚报》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金鑫集团、河南省金鑫爱心教育基金会、鑫融基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这些爱心企业的鼎力相助,让洛阳变得更加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