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1版: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导读
团扇
古今男女一般馋
走近古树名木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8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娜说河洛】“民间拾宝”之一
古今男女一般馋
□记者 张丽娜 文/图
汉代烧烤炉
    我市已有21家民办博物馆通过省文物局审批。这是好事儿。民办博物馆里的宝藏,打着民俗文化的烙印,探寻其中的故事,鲜活有趣。

    夏末秋初,“高柳乱蝉嘶”。老洛阳人管蝉叫“马唧嘹”,可见其聒噪。据说郊外的烧烤摊有卖烤“马唧嘹”的,外焦里嫩,汁液鲜美,许多人好这一口,专程去尝鲜,“消灭”这烦人精。

    你吃蝉吗?我是不吃的。看它被烧成焦黑一团的样子,我不知从何下口。古人可能也不吃蝉吧,因为古人推崇蝉为林间君子,赞它神秘、圣洁,吃的是露水,喝的是西北风,既能入土生活,又能羽化飞升,蝉蜕还能当药材,且昼夜高歌不休,真是高风亮节,只讲奉献不求回报。

    商周时期,河洛地区的文化人,喜欢挂个玉蝉当佩件;汉代的贵族,死了也要在口里含个玉蝉,以为这样能帮助灵魂转世。他们不知道,蝉幼时在土里啃树根,长大了爬到树上吸树汁,死了也不会复生。

    我一直以为,只有今人才如此不忌口,连“蝉君子”都吃。结果,昨日在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见到一个烧烤炉,我扭转了这一观念。

    这烧烤炉是从汉代某富人的墓葬里挖出来的冥器,陶制,四足,两端有把手,外形跟现在的野外烧烤炉差不多。炉上架着两根“铁钎”,各穿了5只蝉,蝉眼、蝉翼虽经千年岁月腐蚀,仍清晰可辨。

    墓葬的主人显然不太把精神追求当回事儿,而且显然比较馋,死了还惦记着烧烤。一滴水能映射太阳,可想而知,当时吃烤蝉的主儿不光是这一位。

    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在涧西区青岛路与西苑路交叉口,诸位若有心研究古代烤蝉,可以去那儿看一看。

    有个让人倒胃口的传说,说是中国烧烤或与凌迟有关: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大太监刘瑾陷害忠良、意图谋反,被判凌迟处死。按照大明律法,被凌迟者须千刀万剐,一刀一片肉,三日之内,犯人血肉模糊、不成人形,但不得咽气。

    刘瑾的仇家太多,他们争相贿赂刽子手,买刘瑾的皮肉,回家刷上油,烤熟,吞下,以报仇雪恨。

    此说是否属实有待考证,但考古专家曾在一座东汉残墓中发现两方刻有烤肉串的画像石,足可证明中国烧烤源远流长,确实比韩国烧烤有嚼头。

    遥想远古时期,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后,河洛地区的先人们便把鸟儿、鱼儿烤熟了吃。那不是尝鲜,而是为了生存。

    饮食记忆也是有遗传代码的吧?跳跃的篝火,欢快的气氛,诱人的香气,原味的食物,烧烤所蕴含的粗鄙精神,是对惯常饮食的反叛,也是一种质朴的情怀,适用于有好奇心的儿童及一切有童年情结的成人。

    这么一说,我忽然也想来一串烤“马唧嘹”……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