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4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太学生运动:王咸举幡一面旗 声援嵇康三千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9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春秋——数字中的太学(4)】
千年帝都,数字解读: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太学,数字解读:东汉开建,用工1102000人,建校舍240间,在校生最多时达30000人,存坛立教500余年……
太学生运动:王咸举幡一面旗 声援嵇康三千生
□首席记者 孙钦良
嵇康临刑弹琴图
    洛阳太学遗址(本版图片均据百度)
    太学生运动:第一个站出来的是王咸,他打出旗帜,请求皇帝免除大臣死罪,史称“王咸举幡”,时为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这是太学生第一次干预政治。最大规模拘捕太学生事件: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有人投匿名书谴责宦官专权,朝廷怀疑是太学生所为,拘捕1000多人审问。行动最快的请愿活动:3000名太学生赶赴刑场,要求免除名士嵇康的死刑。

    王咸举幡

    开太学生运动先河

    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纪晓岚,阅历丰富,有见识。他在主编《四库全书》后说:“世间的道理与事情,古人都在书中说尽了,现在如再著述,仍然超不出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后世作者在写作时,有时会以为自己的观点很新颖,其实所谓的“新观点”,古人早就论述过了。同样,大学生运动也不是近代才有的事情,诸如上书、请愿、静坐、游行、示威这些个事儿,古代太学生早就干过了,而且要论大学生运动的鼻祖,那该是西汉太学生代表人物——王咸。

    王咸,济南人,太学生,他在太学读书时,遇到一件事。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的一天,丞相孔光出外巡视,其随从属官本应走禁苑小道,却驱车在中央驰道上乱跑,这在当时是犯法的,正巧被司隶校尉鲍宣遇见,鲍宣下令将这些随从属官拘捕,车马充公。

    孔光非常生气,告到皇帝那里。汉哀帝偏袒孔光,就把鲍宣抓起来,以“以上犯上”罪判了鲍宣死刑,其手下也都入狱。

    太学生闻讯,都愤愤不平——太学生们久居京师,十分关心政治,遇到不平之事敢于挺身而出。博士弟子王咸用布制成一幡(长条形旗子),来到太学空旷处,将幡高高举起,喊道:“欲救鲍司隶者,请会此幡下!”

    太学生纷纷前来,不一会儿,就聚了1000多人。

    王咸对大家说:“丞相孔光,迫害忠良!明日,吾等将去拦截其车马!营救鲍司隶!”太学生同声相应。次日黎明,孔光和往常一样出了家门,催动车马准备上朝,忽然看见街上人潮涌动,车马很快被围住了。他定睛一看:全是儒生,有1000多人!

    后来皇帝只得免除鲍宣的死刑,改判轻刑。这是太学成立120多年后,太学生干预政治的第一桩事件,被记录在《汉书·鲍宣传》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史家认为王咸是大学生运动的鼻祖,其“举幡”具有划时代意义。 从此,太学成为检测政治气候变化的“气象台”,太学生(或大学生)成为最关心政治的群体。

    太学生运动的形式与作用

    王咸举幡之后的太学生运动更多,分为激烈型、温和型两种,以温和型为主。温和型的主要包括:第一,诣阙上书,即赶赴宫阙拜见官员递交文书;第二,伏阙上书,瞅准机会拜伏于宫阙之下直接向皇帝上书;第三,守阙言事,长时间守候于宫阙前进行抗争式静坐示威;第四,太学清议,品评人物来促使政治批评风气的形成。

    太学生运动指向与作用:第一,抨击黑暗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权臣的放任行为有所收敛,正所谓“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后汉书·儒林列传下》),“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后汉书·党锢列传》);第二,伸张正义,纠正冤假错案,为忠臣鸣冤叫屈,维护社会公正。

    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因打击宦官势力被治罪,罚服劳役。太学生刘陶等2000多人集体上书,揭露宦官集团弄权,赞扬朱穆为国分忧,汉桓帝不得不赦免了朱穆。

    汉桓帝延熹五年(公元162年),一向“恶绝宦官,不与交通”的议郎皇甫规,受到诬陷,被判重刑,太学生张凤等300余人,“诣阙讼之”,使皇甫规得到了赦免。

    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朱雀阙出现匿名书,匿名书措辞严厉,强烈谴责宦官专权,朝廷怀疑是太学生所为,派官员进入太学抓人,一共拘捕太学生1000多人。

    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大将军窦武起用李膺等名士,密谋诛杀宦官。宦官集团抢先下手,利用以往对禁军的控制,迅速瓦解了窦武率领的军队,窦武被杀害。知识界代表陈蕃闻讯,迅速动员80多名太学生,拿起武器,突入洛阳承明门进行战斗,虽然最终失败,但这是太学生的第一次武装斗争。

    早在汉光武帝时代,洛阳太学刚刚建立不久,儒学大师欧阳歙下狱,太学生们以为不公,自发组织请愿活动,在宫阙前集中了1000多人。这是东汉立国以来第一次太学生运动,请愿活动很低调,采取了求情方式。

    而影响最大的一次太学生运动,发生于魏晋时期的洛阳——这一次,太学生要声援的人是嵇康!

    为救嵇康

    3000名太学生纷纷赶赴刑场

    嵇康:知名的帅哥,身长7尺8寸;自由懒散,30天洗一次头发,15天洗一次脸;个性突出,写绝交书“删除”好友;博学风雅,辞章优美,留世50多首诗;独步乐坛,能奏《广陵散》。

    嵇康是名士,洛阳因嵇康的光顾而生动,正始末年,嵇康与阮籍等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留下“竹林七贤”千古风流。

    嵇康一生,精神上没有枷锁,人格中饱蕴尊严,权势在他眼里还不如一股风。能引起他注意的只有哲学、艺术,当然还有正义。他的朋友阮籍,看谁不顺眼,给个白眼了事。嵇康则不同,他看谁不地道,非得写绝交书,闹个界限分明,这动静太大了,一般人不理解, 但太学生理解——太学生崇拜嵇康。

    太学生呼吁嵇康来太学当老师,但有人要求朝廷尽快除掉嵇康,理由是嵇康桀骜不驯,素有谋反之心。最终,司马昭定了嵇康死罪。

    这是曹魏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嵇康39岁。

    这是洛阳历史上最血腥的日子之一,这一天嵇康身戴木枷,被押往刑场(今偃师市首阳山镇石桥村南)。行刑队伍安静地走着,突然前面有了抗议声,原来是3000名太学生在呼喊!他们包围了刑场,要求赦免嵇康,让嵇康担任太学的老师。

    太学生的理由很多,也很对,但司马昭的刀很锋利,也很邪恶。

    请愿未能成功,太学生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嵇康说:“行刑的时间还没到,我弹一支曲子吧?”没人能拒绝这个要求。于是,刑场上一片寂静,琴声袭来,然后又远逝……太学生运动并未因为嵇康弹奏《广陵散》而成为绝响,其余音回荡,直到北宋末年,又发出“靖康救国”的强音。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