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二十九日,上海一市民在一家超市内选购商品 (新华社发) |
|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报告,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6%,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8月份2.6个百分点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1月份至8月份平均,全国CPI同比上涨2.5%。
解读
总体温和
略有回升
从更能反映价格最新变动的环比数据看,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0.1%,而上月是下降0.3%。
“当前物价涨幅总体温和,略有回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已从以往的10%左右回落到7%至8%区间,大环境的制约使得物价涨幅总体温和;而近两个月来经济增速企稳迹象越来越明显,推动了PPI环比小幅回升,再加上南方高温等极端天气,CPI环比涨幅也略有回升。
从与百姓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CPI来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中,8月份食品价格涨幅最大,环比上涨1.2%;各类非食品价格有升有降,涨跌幅度在负0.2%至0.2%,总体保持相对稳定。
食品中,鲜菜、猪肉和蛋价格上涨相对较多,环比涨幅分别为7.6%、4.5%和7.1%,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2个百分点,是影响当月食品价格乃至整个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原因。
【关注之一】
食品、房租是推手
在新涨价因素中,肉禽制品、鲜菜、房租价格同比涨幅居前,分别为7.2%、5.2%和4.4%,其中肉禽制品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52个百分点。
“虽然CPI涨幅数据较为温和,但由于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领域涨价较为明显,百姓对于涨价的实际感受要稍强。”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说。
“在8月初还分别是每斤2.5元和4元左右的青菜和鸡毛菜,8月中旬就蹿到了4元和6元。”北京市民苏瑞说,夏季一买绿叶菜就有些“胆战心惊”。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8月份食品价格普遍上涨,既有季节性因素,也与当月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等因素有关。
除了“唱主角”的食品以外,居住类商品价格也并未放慢上涨的脚步。统计局数据显示,居住类商品同比涨幅2.6%,环比涨幅0.2%的增长,涨幅仅次于食品价格。而其中,住房租金更是以4.4%的同比涨幅显得较为明显。
北京市民杨林最近打算在五环边上的石景山鲁谷地区租住一套房子,但是一打听,一套40平方米的一居室月租金也要3000元左右,比两个月前涨了200元。“现在可不是人挑房,而是房挑人。”中介工作人员张伟君如是说。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这一轮房租明显上涨有三大原因:一是房价持续上涨,买房族变为租房族;二是8月份恰逢高校毕业季,700万毕业生拥入社会加大了租房压力;三是房租市场信息混乱,不排除“二房东”囤房坐地起价。
除此之外,余秋梅解释说,8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翘尾因素减少的部分要多于新涨价因素增加的部分。由于二者增减抵消后净减少了0.1个百分点,因此当月的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从目前来看,1月份至8月份CPI平均涨幅为2.5%,完成年初设定的“控制CPI涨幅在3.5%左右”的目标并不会有太大悬念。
【关注之二】
节假日波动将来袭
未来稳物价有困难
尽管我国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但专家认为,未来数月稳定物价并不能掉以轻心。
“夏天的蔬菜价格已经涨得吓人,秋冬之后菜价会不会继续上涨?”北京市民孙阿姨说,“数据不可怕,可怕的是菜篮子着实是越来越重,衣服更是只敢看不敢买。”
居民对于未来物价走高的担忧并非没有原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指出,猪肉价格已进入上涨周期,且极端天气可能对后期粮食价格形成一定冲击,对CPI的影响在随后几个月可能进一步显示出来。
需要看到,进入9月份以来,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接踵而至,一直以来难以平抑的物价节假日波动即将来袭,为稳定物价水平带来一定困难。“从影响物价变动的各因素看,消费将渐渐进入旺季,以猪肉、禽蛋价格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在下半年仍然有上涨空间。”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说。
从输入性通胀因素看,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中东局势影响下,地缘政治持续发酵,未来引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小幅走高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再加上一些新兴国家货币宽松,通胀率再起,价格调控不能掉以轻心。”连平说。
除此之外,8月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环比上涨0.1%。专家指出,这个数据说明了我国经济企稳信号增强。“按照经验,数个月后,生产价格的回升也将传导到生活资料价格中。”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说。
专家同时指出,从成本推动来看,居民收入增长所对应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将成为一种常态,而今年以来,包括水、电、煤、气等各类资源类商品价格改革也正在进行之中,未来这些领域的价格调整因素也会逐渐聚集。
“物价保持在3%的增幅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最好区间,为国家出台经济政策争取了较大空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说,“要避免物价上涨造成的百姓生活成本大增,不但要平抑物价,还需要从宏观经济调控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