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4版:老师,您辛苦了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让魏巍念念不忘的蔡老师是洛阳人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9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魏巍作品《我的老师》今秋重回初中语文教材,也许您还不知道——
让魏巍念念不忘的蔡老师是洛阳人
□记者 忻尚龙 见习记者 余子愚 文/图
蔡芸芝手捧学生魏巍寄来的著作留影
一九八四年,魏巍寄给蔡老师的照片 (均为记者翻拍)
    核心提示

    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炉,河南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在今秋开学时重回教材,其主人公蔡芸芝一生多在洛阳度过。魏巍能走上文学之路,和儿时与蔡芸芝之间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后来他名满天下,其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被毛泽东主席阅后批示“印发全军”,而魏巍依旧不忘在信中“向老师汇报情况”,持弟子礼甚恭。

    1    《我的老师》回归教材,主人公蔡芸芝是洛阳人

    一篇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消失了13年的课文,近日重新回归——魏巍的《我的老师》被安排在该版教材的初一语文第六篇,全文约1000字。

    魏巍凭借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红遍大江南北,也让《我的老师》中的主人公蔡芸芝多年名声不坠。

    鲜为人知的是,蔡芸芝原籍山东兖州,但从小跟随父亲来到河南,长住洛阳偃师诸葛,与洛阳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并最终在洛阳去世。

    蔡芸芝的爱人王秋秩,时任洛阳复旦中学教务处主任,曾以国民党洛阳县参议员的身份,掩护过纪登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躲避政治追捕。

    2    魏巍儿时表现平平,不像“潜力股”

    1928年,魏巍在郑州东门外东大街关岳庙小学(一座破庙改成的平民小学,现在叫“创新街小学”)上二年级,蔡芸芝是他的国文(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蔡芸芝的女儿王玉平告诉记者,蔡芸芝的父亲蔡仲荷一直在郑州陇海铁路上工作,蔡芸芝则在开封女子师范学校上学。在她还有一年就能毕业的时候,父亲失业了,年仅17岁的蔡芸芝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辍学当了老师。这一年正是1928年,魏巍是她教的第一批学生。

    魏巍在班里属于极内向的孩子,不爱说话,表现平平,但成绩还不错。从他身上,还看不出有任何“潜力股”的迹象。

    3    魏巍遭人欺负,蔡老师挺身解围

    蔡芸芝虽然知道魏巍性格内向,但也逐渐发觉他整天低着头不吭声,爱独来独往,似乎在躲着什么人,而且总拉着个脸,毫无寻常孩童的阳光与朝气,于是很纳闷。

    通过家访,蔡芸芝才弄明白,原来当时军阀混战,魏巍的父亲去打仗了,一走之后就再没回来。魏巍跟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平时常遭人白眼和欺负。

    在学校里,一些同学总欺负魏巍,还孤立他,经常三五成群地突然揪着他的耳朵大喊“你爸死啦”“你爸挨枪子儿喽”之类的话。魏巍不敢还嘴,只能整天低着头,任人欺辱。

    蔡芸芝把那些欺负魏巍的同学好好批评了一顿。当魏巍再到学校时,发现再没人骂他是“军阀的儿子”。

    为了鼓励魏巍,蔡老师还特意给他写信,夸他是“心清如水”的孩子。

    4    蔡老师引导魏巍走上文学之路

    到了寒暑假,蔡芸芝常把魏巍带到自己家里,给他吃甜甜的蜂蜜,还告诉他什么是蜂王浆。

    星空下,蔡芸芝带着魏巍坐在院子里,大手拉小手,教他念《木兰辞》。夜晚的村庄很安静,只有风声里荡漾着魏巍稚嫩的声音,“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数十年后,魏巍在写给蔡芸芝的信中还深情地提到这段往事。

    当年蔡老师很喜欢诗,常常给魏巍念一些诗,而且音调抑扬顿挫,让长大后的魏巍常回忆蔡老师吟诗“像唱歌一样”。

    魏巍感叹世上竟有如此好听的声音,“今天想来,她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少年魏巍对蔡老师的崇拜到了“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的地步,甚至半夜一觉醒来,他迷迷糊糊仍要去“找蔡老师”。

    5    蔡老师仅教过魏巍三年,却让他念念不忘

    1930年,魏巍转学了,而蔡芸芝也离开了关岳庙小学。从此两个人再没见过面。

    王玉平回忆,蔡芸芝离开关岳庙小学后,重回开封女子师范学校,继续学业。没想到复课不久,父亲不幸去世,蔡芸芝为了养家,只得再次辍学,来到洛阳老城东华街小学教书。

    1951年,魏巍声名鹊起,从朝鲜战场归来,所著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于当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在全国引起重大反响,毛泽东主席阅后批示“印发全军”。

    作为老师,蔡芸芝从未向人提起过她与魏巍的关系,直到1956年。

    1956年10月1日,魏巍应邀给《教师报》写的文章《我的老师》发表在《教师报》第四版上。和蔡芸芝同住一村的韩老师,看到这篇文章后,认为文中“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的描述写的就是蔡芸芝,于是把报纸拿给蔡芸芝看,她才默认。

    虽然蔡芸芝只教过魏巍三年,但魏巍对她一直念念不忘。

    6    魏巍虽名满天下,信中言语持弟子礼甚恭

    《我的老师》见报后,魏巍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得知蔡芸芝的情况,并给她写了信,这段中断联系30多年的师生情才再度延续。

    “魏巍在信里面告诉我妈妈,《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是他含着泪写完的。”王玉平说。

    蔡芸芝的外孙张大勇告诉记者,魏巍在信里总是说,他今天的文学成就得益于小时候蔡老师的教导和熏陶。

    “当时的魏巍已经是名噪全国的作家,但是寄来的信里,言辞很是谦恭,总是用‘向老师汇报情况’之类的话语。每当出了新作品,他一定会寄来一本。就连他什么时候结的婚、孩子如今都在干啥也都跟我外婆说。”看过这些来信的张大勇回忆说。

    张大勇还找出一张魏巍在1959年寄来的照片,大概有两寸大小,正面是魏巍的半身照,戴副眼镜,穿着军装站在一处院墙前;背面写着“芸芝师留念,魏巍。1959.9.21”。

    7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后来,魏巍有很长时间没有再来信,而蔡芸芝的去信也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复。蔡芸芝开始不安起来。

    这一年是1966年,十年“文革”刚开始,魏巍就被列为“榜上有名”的人物,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了“宣传战争残酷”“贩卖人性论”的毒草。未完成的小说《东方》手稿也被视为“黑靶”没收,遭到批判。魏巍从此中断了与蔡芸芝的通信,而这次中断竟成了永别。

    在这期间,蔡芸芝因为“魏巍的老师”身份也受到了冲击,但她常对家人说:“国家不会一直这样乱下去,总有一天,国家会重新重视教育的。”

    1973年的一天,蔡芸芝被检查出患有肠癌。1976年,她去世。

    张大勇说,直到1983年,魏巍通过河南省一家通讯社的编辑,电话联系上了蔡芸芝的儿子王书发,才得知蔡芸芝病逝的消息,不禁黯然神伤。

    一段跨越50多年的师生情就此画上句号,但魏巍《我的老师》却将蔡芸芝的慈爱老师形象,通过文学作品永远留了下来,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也影响着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