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仁伟 |
|
2011年4月,洛栾高速公路要从嵩县旧县镇上川村的果园通过,村民们得到赔付后,果园里的百余棵大树将被砍伐殆尽。
当乡亲们将斧头挥向那些曾为他们带来幸福和收入的果树时,才发现无论如何也下不了手。
“如果有人肯收留它们,它们就能继续活下去了。”说这话的村民是我学生的家长陈红伟,他在送孩子上学时和我说起了这件事,他说:“不知道洛阳的报纸肯不肯把这个消息发布出去。”我试探性地问他:“果树是捐还是卖?”他立即说:“当然是捐!只要果树还能活,大伙儿的心就会好受些!”
得到了我的鼓励,陈先生拨通了晚报的新闻热线,第二天(当年的4月19日),《洛阳晚报》A12版赫然出现了《百棵大树找“婆家”,希望您能“娶”了它》的新闻。果树被捐后,晚报记者没有袖手旁观,他们跟踪报道,发表了《十余棵大树“嫁”进市实验幼儿园》一文,就这样,大山里的果树终于完成了生命中最美丽、最感人的迁徙。
果树找到了“婆家”,乡亲们释然,我却难以释怀。我伏案疾书,撰写了文章《会走路的树》。不久,《洛阳日报》刊登了我的这篇文章。
大山里的果树不会想到,在它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是乡亲们用自己朴素的行为,守护了它们的生命;是以“主流、责任、贴心、实用”为办报理念的晚报人用其厚重的情怀为它们开辟了生命的通道。在这场爱的接力中,我庆幸自己成了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