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洛阳人有个习惯,入夏,男性都爱宽衣赤膊、赤脚,斯文些的穿一件汗褂。这汗褂只有前后两片布,没领没袖,腋下用两根布条连接,穿在身上松松垮垮,护住前后心,非常轻便,上了年纪的人穿着更舒服。儿孙满堂的老妪,什么也不在乎了,可以赤膊坐在上房屋的圈椅上乘凉。
孩子们被禁止去“水孟坑”(在文峰塔后面)和洛河滩嬉水洗澡。大人常告诫孩子,“水孟坑”是死水坑,每年夏天都有一两个儿童在那里溺水。洛河滩也不准去,大人若怀疑你偷着去那里洗澡,就用指甲在你腿上划一下,如有一条白色印迹,就知道你说了瞎话,轻则训斥,重则打板子。
那么,那时的孩子都玩些啥呢?玩捉迷藏、星星过月儿、包剪石头锤、打鼻子眼、唱儿歌等。有一首儿歌这样唱道:“六月天气小孩面,话没说完天就变,咔嚓咔嚓两声雷,屋檐滴水一条线。”描写很生动。
孩子们玩累了,回屋满身臭汗,倒头便睡。他们的妈妈将他们提溜起来,在屁股上打几下,放到水盆中擦个澡,不停地数落着,打发他们进入梦乡。
也有学武术的。富裕人家总希望孩子成才,除了读书念文章,还要健身练武。当时,东关塔湾村有一位“圣行心意六合拳”的掌门人马梦洛,武艺甚是了得,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饮誉河洛,跟他学艺的后生很多。
和巷某家曾延请马老来家里设馆。开学之初,马老来过几趟,讲些基础知识,然后让弟子学基本功,走单把、双把、四把等套路。至于器械学习,那还早着呢!隔一段时间,马老会带几个得意弟子来表演一番,这天晚上就特别热闹,巷子里的人知道当晚有绝技表演,便不邀自到,一来乘凉,二来看热闹。
独人表演时,行如风,定似钉,轻如燕,落地无声;对打,最见功力,但见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左转右旋,腾挪扭让,疾快如风,正当大家眼花缭乱无暇顾及时,只听表演者大吼一声,戛然而止。当其时也,大家心潮澎湃,不能自禁,乐以忘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