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城市档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难忘洛矿人 难舍洛矿情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10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人记忆中的习仲勋
习仲勋在原洛阳矿山机器厂只有一年时间,但这段往事不仅深深地留在了老街坊、老工友的记忆中,还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脑海中
难忘洛矿人 难舍洛矿情
□记者 王妍
习仲勋和夫人及子女在洛阳留下的珍贵合影(资料图片)
习仲勋为洛矿亲笔写下的题词(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17日午后,涧西区2号街坊4号楼。

    阳光透过树影,斑驳地洒在这幢苏式红砖楼上。墙根处,79岁的杜道杰老人和老街坊们围坐聊天。央视前几晚播放的纪录片《习仲勋》,是老人们聊天的主题。

    “老头儿一见我就笑:‘哈哈哈,杜道杰,你来啦!’”

    “恁大的领导,没一点儿架子,真是家常。”

    …………

    老街坊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身后习仲勋曾住过的老楼,历经沧桑,沉静肃穆。

    ■编者按

    今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百年诞辰。这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于1965年和1975年两次来洛,在原洛阳矿山机器厂和原洛阳耐火材料厂度过了4年时间。其间,他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优秀品质,给周围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即日起,本报将通过多位习仲勋昔日工友、邻居的回忆,向您展现“洛阳人记忆中的习仲勋”。

    1 洛矿来了个几乎不坐办公室的“大领导”

    下车间可不是只去看看,那件“失宠”的呢子大衣可做证

    时光回溯到48年前,白发苍苍的杜道杰那时还是个30岁出头的壮小伙儿,在原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洛矿”)保卫科工作。

    保卫科在洛矿办公楼一楼,二楼是厂领导办公室。一天,杜道杰撞见一名同事急匆匆抱着文件从二楼下来。对方说:“有大领导下来,要腾一间办公室。”

    来的“大领导”便是习仲勋。1962年,习仲勋因小说《刘志丹》被康生诬陷为“反党集团”成员,随后康生对习仲勋所谓的“反党活动”进行审查。1965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被挂职下放,到洛矿任副厂长。那一年,他52岁。

    厂里虽安排了办公室,但习仲勋很少去,而是主动要求下车间。当时,洛矿已建成一金工、二金工和铆焊厂三座厂房,习仲勋被安排在二金工东装配跨电工组,从事钳工工作,主要负责安装天车上的固定器。

    第一天上班,习仲勋穿着一件呢子大衣。看见工人们都穿着工作服干活,他以后再没穿过那件大衣。每天下车间,他与工人在一起参加生产劳动,还主动和工程师、技术员打交道,向他们学习工业生产和管理知识。

    “平易近人,不摆领导架子”,是习仲勋留给大家的普遍印象。时间一长,大家都爱和他说话、聊天。大家叫他“习厂长”“老革命”,习仲勋也清楚地记住每个人的名字。“每回碰面,他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哈哈,杜道杰!’”杜道杰回忆说。

    2 邙山农家小院里,习仲勋和群众拉家常

    中午在别人家吃饭,晚上他就回请了一顿

    和习仲勋熟悉后,杜道杰还被邀请到习仲勋居住的4号楼3单元202室做客。4号楼是苏联援建的专家楼,是当时厂里条件最好的住宿楼。有时,习仲勋的随身秘书范民新还会给他们做拿手的“臊子菜”——这是道陕北菜,其实就是粉条炒肉末。

    1966年8月的一天,杜道杰去找习仲勋聊天。习仲勋问他:“杜道杰,你老家在哪里?”杜道杰说:“俺家就是洛阳的,在邙山井沟村。”习仲勋便说:“走!咱去你家转转!”说罢,他随手在桌上一张白纸上给范秘书留言:“老范,我去杜道杰家了。”

    “习老的字写得大,每个字有核桃那么大,笔画有点儿弯弯曲曲的,很有特点。”杜道杰说。

    那时市区到邙山还没有通公交车,两人先花了5毛钱,从涧西坐公交车到西关,之后步行了十几里地,才走到井沟村。

    杜道杰的父母妻儿都在老家。杜道杰介绍:“这是习厂长,是国务院的副总理兼秘书长。”60多岁的老父亲也不知这是多大的官儿,张口就问:“你见过毛主席吗?”

    习仲勋哈哈一笑,给老人讲了许多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生活逸事,老人听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杜道杰家来了大领导”便在村里传开了,杜家院子里围的人越来越多,习仲勋也问了许多问题:“庄稼收成好不好?”“日子过得咋样?”“有啥困难?”

    “那时候家里穷,没啥招待的,午饭是煮嫩玉米穗和鸡蛋面条,习老说他就喜欢吃这个。”杜道杰的妻子史潭英说,这个人情习仲勋很快就还了——晚上,他在单位食堂里回请了杜道杰一顿鲜肉饺子。

    3 一条棉布秋裤,用一台缝纫机来“换”

    这个故事的背后,是一位老人简朴而认真的作风

    杜道杰家中有一台老式的上海牌缝纫机,已多年不用,却被老两口像宝贝一样用红布盖着,不见一点儿灰尘。

    说起这台缝纫机,老两口满是感慨:一是想起习仲勋生活之艰苦朴素;二是自己的举手之劳,却换来习仲勋当年如此贵重的答谢。

    1966年秋,史潭英带着女儿到市区看病,和丈夫同住在洛矿第三招待所里。一天,习仲勋拿着一条叠着的秋裤来到夫妻俩屋里:“我秋裤破了,能不能帮忙给我补补,不好意思啊!”

    “先放这儿吧,补好叫道杰送过去。”史潭英说。谁知补的时候抻开秋裤,史潭英愣住了。

    “从膝盖到裤脚,破洞好几个,有的已经成大窟窿了。”史潭英回忆说。她没想到,习仲勋的生活竟如此简朴。由于这条秋裤已破得几乎缝不了了,史潭英便用自己织的白棉布给习仲勋重新做了一条秋裤。

    拿到新秋裤,习仲勋既意外又感动:“你这缝纫机活儿做得不错啊!”史潭英扑哧一笑:“农村哪儿有缝纫机,这是我自己纺线织布做的。”

    习仲勋听罢十分感激,说:“我家有台缝纫机,改天叫人寄给你。”

    几个月后,有人通知杜道杰到洛阳站领缝纫机。“那时候全洛阳市也没几家有缝纫机,太贵重了。习老说,已经寄过来了,就好好用。”杜道杰说。

    如今,这台上海牌缝纫机已在杜家度过了近半个世纪,却依然光洁如新。杜道杰说,习仲勋在厂里时,经常帮助工友们,谁家有困难了,他就拿自己的工资照顾别人。可到了自己,他却不肯白接受人一点儿恩惠,总是加倍回报。

    4 面对红卫兵,洛矿人保护习仲勋

    多年后,习老称在洛矿“上了一年工业大学”

    这样的平民情怀,让洛矿职工在朝夕相处中从心眼儿里感念这位平易近人的“老革命”,也让他们与习仲勋结下了深厚友谊。在之后的政治风暴中,洛阳百姓也给予习仲勋尽可能的保护。

    文革开始后,洛阳百姓对待习仲勋的态度是不批不斗,用沉默来保护他,但这仍阻止不了康生对他的迫害。1966年冬,康生鼓动北京的红卫兵串联陕西西安的红卫兵,到洛矿揪斗习仲勋。

    习仲勋夫人齐心口述的《我与习仲勋相伴58年》一文如是记录:“1966年冬天,正在与工人们谈话的仲勋被冲进工厂的红卫兵围了起来。工人们见状,想保护仲勋,也把仲勋围了起来。为了防止武斗,仲勋对工人们讲:‘你们打伤了红卫兵是我的责任,红卫兵打伤了你们也是我的责任。’然后又对红卫兵们说:‘要走就快走。’之后,习仲勋被带出工厂,推上卡车,带到西安批斗后关入西北大学。”

    1986年,洛矿建厂三十周年之际,习仲勋亲笔为洛矿题词:“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坚持改革,开拓前进。”同时,他还写下了《我在洛阳矿山机器厂的一年》,回忆称“在洛矿的一年,实际上是上了一年工业大学”,洛矿工人“说实话,干实事,肯钻研,讲效率,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