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几个月不下雨,小河已经断流 | |
核心提示
雨,迟迟不来。农时,正在一分一秒逝去。
洛宁县“七山两塬一分川”,尽管有洛河贯穿其境,但持续数月的旱情,依然给当地的秋播带来巨大影响。
土地在干裂,农民很心焦。找水、找水、找水!除了找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被干旱折磨的土地重获生机?
除了水浇地,大部分耕地没播种
10月中旬,故县水库曾放水两天,禹门河水库曾放水4天,这来之不易的“金贵水”,犹如琼浆玉液,顺着下游如血管般密集的灌溉渠道,滋润了灌区近3万亩田地。
与前段时间的心急如焚相比,现在,居住在洛河南岸的底张乡礼村村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22日,得益于“上水头”的有利地形,该村村民张青山家的三亩地“水汪汪”一片,一辆大型拖拉机正在地里翻耕,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裹夹腐殖物的气味,让人兴奋。
张青山面露微笑,指挥着家人往地里撒化肥。“后天就能播种了,俺家20多口人全靠这几亩地呢。”他说。
从张青山家的耕地向西看,是一派繁忙的耕种景象,有些地里,绿油油的麦苗已经冒出了四五厘米。
只是目前,这种能看到收获希望的景象还太少、太少……
数字:洛宁县计划麦播面积48万亩,目前近一半已翻耕,但因干旱缺墒,大部分没有播种。利用近期水库放水发电的有利时机,位于川涧区的长水、马店、城郊、底张、赵村、西山底、陈吴等乡镇敞开闸门放水,灌溉面积近3万亩。
采用寄种技术,缺墒也能种上麦
盼来水库放水的地方,正在抓紧种麦,抢回农时;那些远离水源、位于山坡土塬上的旱地,也得想办法种上庄稼,眼看已是10月下旬,要是错过适播期,土地就得荒了。
种地的老把式会说,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没水咋种麦?
洛宁县小界乡史村是个高居塬上的村庄,几个月没下雨,地里的土硬得像石头。“天再旱下去,可能就没指望了。”村民张大栓终日忧心忡忡地念叨着。
22日,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这个村。
“乡亲们,就算天暂时还不下雨,我们也能帮你们把麦种下去!”农技员张金山立在田埂上大声说。
对农技员的“豪言”,史村村民们毫不怀疑。今年6月,多亏听了农技员的话,他们改种了比玉米更耐旱的谷子,才扛过了持续的旱情,每亩换来上千元的收益。
这次,农技员拉来一车种子、化肥,一袋一袋倒进一台大型免耕播种机里。播种机发动了,在史村村民的地里尽情驰骋,把种子和化肥都埋进泥土里。
张大栓兴奋地跟在机器后面背种子、扛化肥,全然不顾播种机扬起的尘土。
“这种播种方法叫寄种,专门对付播种期出现的干旱情况。”张金山给大家解释,“天老是不下雨,咱农民等不起。寄种就是提前把小麦种子下到不能出苗的土壤中,等降雨后出苗。这需要增加播种量,小麦出苗时还要撒上抗旱剂。要是今年冬至前能下场雨,特旱的土地来年依然有亩产500斤左右的收成。”
农技员不仅让旱地变戏法一样克服缺水的困难,还给村民带来大福利:因为史村被列入推广示范基地,这个村采用寄种技术的350亩地,种子、化肥都是免费的。
面对大旱情,当地农业部门正着手在全县推广这种寄种方式。
“无水”也能种麦的“戏法”,相信会让更多旱地农户受益。
数字:由于数月无有效降雨,洛宁县20厘米土壤含水量仅8.9%,土壤相对湿度35%,属于重度干旱。洛宁县农业、水利、农机等多部门组织抗旱服务队,为农户送去机具、技术和物资。
相关链接
53家“放心农资店”
助秋播
□记者 赵硕 特约记者 王高潮 通讯员 李向军
眼下,旱情严重,如何抗旱保秋播成为热门话题。昨日,洛阳晚报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我市2013年度“放心农资店”详细名单已经出炉,偃师市、洛龙区等12个县区的53家农资经营店榜上有名,已经“挂”在市农业局官方网站洛阳农业信息网上,未进行秋播的农民朋友可“按图索骥”,购买放心农资。
公示名单显示,这53家“放心农资店”的分布情况为,洛龙区10家,偃师市、孟津县、洛宁县、新安县、伊川县、栾川县、汝阳县各5家,宜阳县4家,嵩县2家,西工区、瀍河回族区各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