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该墓出土的陶册非常罕见 |
| 古墓全貌 |
| 拜占庭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 |
|
□记者 李燕锋/文 张晓理 张斌/图
核心提示
昨日,洛阳晚报记者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对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发掘情况及历史文献记载,考古人员推测这座大型墓葬的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考古人员是如何推测墓主的?在这座大型墓葬中出土了哪些有价值的文物?在发掘的过程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现场:
规模、大型石构件等无不显示出帝陵风格
昨日上午,洛阳晚报记者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刘斌博士一起来到这座北魏大墓的发现地——衡山路最北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度近3米的斜坡型墓道。顺着长长的墓道往下看,大型墓室呈现眼前。“这座墓土圹平面为‘甲’字形,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墓室4部分组成。墓道长39.7米,宽2.9米,墓室长19.2米,宽12米。单从墓道的长度、宽度来看,这座墓的规格就非同一般。”刘斌说。
甬道与墓室的连接处,是两块大型的石构件,其中一块比较规整,经考古人员推测应当是墓葬里一个石门槛的一部分。仔细看,门槛上有两个小洞,应当是用来装门框和门轴的。刘斌说,北魏一般墓葬极少用石,该墓发现的这些石质的建筑构件说明墓葬等级很高。
而在这座墓葬里用到石头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一处。墓室后部有一段石块垒砌的墙,石块长、宽、高分别为90厘米、60厘米和30厘米,规格很高。“这些石块呈三层排列,应当是做墙基用的。”刘斌说,除了这些青石,他们还发现一些打磨得非常光滑的石块残块,疑为铺在墓室地面上。
“石门、石墙基、青石铺地、数块类似东汉黄肠石的条形石块,说明这座墓葬的规模和此前发现的北魏景陵不相上下。”刘斌说,不仅如此,在发掘的过程中,在墓室填土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壁画残块,靠近墓室的底部数量更多,这说明墓葬原来应该有壁画存在。
“壁画残块颜色以满红色为主,有极少数残块为红黑两色线条,未发现类似瑞兽、人物、动物的线条,推测原来可能以云气纹图案为主。”刘斌说。
除此之外,墓室中间底部还规则分布着9个柱础坑,四周8个为圆形,中间为方形。刘斌介绍,这些柱础坑应当是当时在建造墓葬券顶时,用来放置支架的。
发现:
出土了一枚国内罕见的拜占庭金币,
印证洛阳当年国际大都市地位
虽然在此次发掘之前,这座墓葬已被人“光顾”过多次,但文物工作者还是从中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
刘斌介绍,从发掘情况看,这座墓葬出土的文物比较丰富,但遗憾的是多数残损比较严重,很少见到完整的器物,种类有陶器、瓷器、铜器、金币等,还有一些陶俑等模型的残块。
在众多的文物中,最让大家惊喜的是一枚金币。刘斌说,当时这枚金币是从一堆残片中筛出来的,看到亮闪闪的金币,还有人喊了一句:“是谁的五毛钱掉在这里了!”
“没想到,仔细一看,居然是一枚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刘斌说,金币直径2.1厘米到2.2厘米,属拜占庭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从品相上看,图像非常清晰、规整,没有一点残缺,属于目前全国发现的品相最好的金币之一。
“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在国内非常罕见,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发现的更少。洛阳在唐代是中外货物的集散地。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是拜占庭帝国利奥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这枚金币也显示出当时洛阳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有力证明洛阳是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刘斌说。
除此之外,墓葬内出土的其他一些物品也非常珍贵。刘斌介绍,该墓葬内的一些俑头均为小冠文官俑,彩绘、造型优美程度可与永宁寺出土的俑头相媲美。而陶片有陶案、陶杯、陶碗、陶盒、陶灯、陶盘等,种类多、制作精致,其中陶盘、陶案的样式较为少见;瓷器有青瓷龙柄鸡首壶、青瓷碗两种。
该墓葬出土的一个陶册也非常罕见。刘斌介绍,从目前发表的各种考古资料看,还没有关于墓葬出土的类似书卷样式的陶册的相关研究,考古人员推测应与其墓葬性质有密切联系。 (下转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