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王伯晨 | |
1 “基础教育应进入2.0时代”
“感觉太棒了,后悔没能早点上这样一节课。”10月21日16时许,市八中高三(7)班学生李文文对记者说。
20分钟前,市八中高三年级的教室里,学生通过班班通视频,倾听一个穿着白衬衫、有着一双棕色眼睛的老外侃侃而谈,中文字幕在屏幕下方不停滚动。这是一节给哈佛大学本科生选修的幸福课程。
“相见恨晚” “大脑通电”,这是所有人的相同感受。
“席卷全球的网络公开课,影响到的不只是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也应进入2.0时代。”校长付耙牯介绍,借助这一免费课程平台,结合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学校将哈佛大学的《幸福课》、耶鲁大学的《聆听音乐》、清华大学的《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等课程引进校园,让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之外,有了更多收获。
2 “换一种腔调”
“网络公开课从2010年兴起,已经过去3年多了,一些看过这类公开课的老师和学生,多把它当成了一种放松式的休闲,就像看肥皂剧一样。”
说起网络公开课,付耙牯告诉记者,去年他曾对在校师生作过一个调查,近一半的人对这个新鲜事物有所了解,并抱有好奇心,该如何利用好这种网络资源,使其成为教学的助推器,成了困扰他的心事。
付耙牯表示,网络让学习变得更便捷,只要一根网线,就可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向世界级大师取经。
“学校试着将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归纳、剪辑并通过班班通系统定时播放。”付耙牯说,经过不断尝试,这些课程开始以几何级的形式,在师生间传播,“换一种腔调,大家学习的热情被一下子激发了,校园里正在掀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3 “学习需要榜样,需要互动”
不过,这种学习也会遇到现实障碍,用付耙牯的话说,就是“思维起点落差大,学不会;或者被自己打败,学不下去”。
付耙牯分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习需要榜样、需要互动。学生通过这些课程接触到新知识、新思维,在倾听的同时,他们需要找到现实的榜样,并通过互动,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学会自主持续学习。
学校的TED论坛应运而生。
它借鉴风靡世界的美国TED(technolog、entertainment、design,英文技术、娱乐、设计3个词的首个字母)论坛形式,内涵却不相同,这里的TED(tenet、efficiency、dream)代表着信念、效率和梦想。
论坛每场演讲时间在20分钟以内,每周一次,邀请学生、教师、家长或者社会各领域学者,分享关于学习、社会、创新、科技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能成为第一个演讲者,我很幸运。”高二学生秦晗说,站在讲台上,台下坐了100多名观众,她演讲的“文学与人生”得到了大家12次掌声。在互动交流阶段,就连平素对作文头疼的学生都变得兴奋起来。
4 “搭上‘车’,快速前进”
“学校的TED论坛也是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是教育2.0时代的一部分。”付耙牯说,“如果把网络比作‘路’的话,这些公开课资源就是‘车’,学校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搭上‘车’,快速前进。”
目前,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娱乐大于学习,调动师生上网观看网络公开课、组织新思维论坛等或许是网校结合的一个尝试。付耙牯介绍,借助网络在线学习,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也提供了很多启示,如课堂突出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增强互动性,课堂上及时检测;多学科融合,使课堂更有趣,学生考试才更易学;发掘兴趣,为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蓄力……
付耙牯说,下一步,学校将把整合过的网络公开课和论坛内容,编写进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更自主、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