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顺村的一对夫妇在打井 |
|
□记者 李砺瑾 见习记者 王雨/文 见习记者 杜卿/图
25日5时30分,栾川县庙子镇吕顺村。
10月底的山区清晨气温已经很低,没有习惯山区生活的人,套上了秋衣秋裤还是觉得寒冷入骨。天还没亮,53岁的姜凤英就起了床,到离家200多米远的一口井挑水,供家里的17只羊、2头猪、1头牛和6口人用。如果是在一个多星期之前,她为了抢到第一担水还要起得更早,因为现在水井的位置在那时还是一个小水洼,连一桶都盛不满就干了,等下一次蓄满至少要30分钟。
吕顺村,这个有960人的村庄,早在今年8月就停了水,目前正在打第六口井。
20多年后重新挑水吃,洗脸水也舍不得浪费
早上7点刚过,姜凤英厨房里的两个水桶就盛满了挑来的水。她正在给刚起床的女儿打洗脸水,水刚盖住脸盆底。她说,女儿习惯用香皂洗脸,用过的水除了留着洗手就没啥用了,实在可惜。为了省水,她和老伴儿只用清水洗脸,洗好后拿来喂牲口或者浇仅剩的一小片儿菜地,这才不算浪费。
姜凤英说,光家里的猪和牛一天就得用3担水,所以,她和老伴儿每天至少要挑5次水才够用。而在四五天前,他们和附近的不少村民,每天用水还指望着山上小溪断流后的一个小水洼。那个小水洼不到半米深,15公斤的桶装不满一桶就干了,水比较浑浊。那时,最近的水井,他们也要走上将近一公里。
“20多年都没挑过水了,幸亏家里扁担还没扔。”姜凤英说。
自来水停了启老井,老井干了打新井
24日下午,吕顺村村支书胡海燕指着刚打好的一口井说,这是村里刚打好的第五口井,第六口井正在打。村民们住得比较分散,这些井的位置基本上能保证每户人家在500米之内能挑到水。
胡海燕家附近有一口连村里最老的老人也记不清年代的古井,还有一口50多年都没用过的井……这些尘封了多年的老井,自从自来水管里不出水后,经过淘井,再次被利用起来。但是用了几个月后,村里有5口老井再也不出水了。于是,在合适的地方打井,成为吕顺村当前最重要的事。
24日傍晚,不少村民家里已经升起了炊烟,洛阳晚报记者在胡海燕家附近的一口古井旁看到,不时有村民过来挑水。井水没有异味,口感略带甘甜。
旱得种不成菜,一家人拿馍蘸着蒜汁吃
尽管目前吃水的问题暂时得到解决,可所有村民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加现实的粮食问题。
姜凤英家里种有4亩多地,由于干旱,往年能收20多袋麦子,今年只收了10袋;1亩多玉米地,今年只收了7袋玉米;豆子也大大减产……现在她家里的麦子剩下不到3袋,估计很难撑到春节。
过去姜凤英在房前屋后种了不少菜,一家子吃绰绰有余,但如今只剩厨房旁的树下种着一小片青菜。这些青菜能在大旱之年得活,有赖于他们每天的洗脸水。而一家人现在每天的饭菜,就是馒头蘸蒜汁。
因为地里没有底墒,麦子迟迟种不了,村民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明年的春玉米上,但胡海燕没有其他村民那么乐观:“天啥时候下雨谁也说不准,我们得做好长期抗旱的准备,再打井还得更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