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图片) | |
□据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新媒体专电
核心提示
近日,多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酝酿或出台,一些省市调整英语等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在网络上引发“数学退出高考”之争,有七成网友反对数学继续留在高考科目中。部分教育界人士和专家指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现行大学录取招生“唯分数论”下,学习往往“不看兴趣看分数”,数学题目甚至进入“偏、怪、难”的“奥数怪圈”。
不少网友直言,自己仅是“做题机器”
在某门户网站上进行的这项投票有超过16万网友参与,74.7%的网友认为,数学不应该继续留在高考科目中。不少网友直言,自己仅是“做题机器”,除了在菜场买菜用到数学,生活中根本不会用到苦读了多年的数学。
在同一调查中,也有约4万网友认为“学习数学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应该继续留在高中阶段的学科教育中,占投票者的25.3%。
数学被吐槽,或因其是中高考中的“拉分大户”
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的数学,为何被吐槽?在专家看来,数学被“妖魔化”的背后,或因为中高考中数学成为“拉分大户”,数学题目进入“偏、怪、难”的“奥数怪圈”,也不注重应用性,学科教育异化成填鸭式教育,以至学数学成为不少考生共同的“难忘经历”。
“现在孩子上五年级,每周都要去上补习班,不仅孩子学得累,家长也苦不堪言。”南京学生家长施建生说,学数学当然有用,但现在学校大搞应试教育,数学题越来越难,越来越偏,已经严重偏离了数学教育的初衷。同时,高烧不退的“奥数热”也助长了全社会对数学的厌烦情绪。
吐槽数学是一种情绪宣泄,未必是真的赞成高考取消数学
“吐槽数学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倒未必是真的完全赞成高考取消数学。”南京一位中学数学教师说,近年来,为了满足高校选拔卓越人才的要求,加之语文、英语科目的区分度不高,高考数学题目的难度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世界教育相同学段的平均水平。
“学科教育出现了机器式、填鸭式的倾向,扼杀了学习中本应该有的乐趣。”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是社会各界对高考科目设置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难度大之余,中学数学实用性不高也备受诟病。比如,在国外中小学阶段往往有理财方面的教学活动,英国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的A-level科目中也有单独的经济学科目,中国中学教育则依然停留在为学数学而学数学,并没有数学的应用性教育。
相关链接
高考“指挥棒”
应释放正效应
□据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新媒体专电
针对数学遭遇集体“吐槽”,部分教育界人士和专家指出,数学遭遇“妖魔化”的背后,是学科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与其在高考中的不同分值挂钩,由此带来教育模式的异化。专家认为,应启动更大范围的综合改革和配套改革,释放高考“指挥棒”的正面效应。
“表面上是不满具体科目,实际上是不满‘一考定终身’‘一把尺子量万人”的现行高考选拔制度。”南京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主任谷力博士说。
专家认为,纠正学科教育异化、让教育回归本位,体现创造的导向,不仅要做好高考科目改革的“小手术”,更要启动更大范围的综合改革和配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