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鼎文关于中原会战溃败原因之检讨报告》中,开篇即指出“此次中原会战,规模宏大,兵员众多,敌挟其蓄锐已久之华北、关东各军及装甲师团以俱来,战区与之周旋亘两月之久”。其中,洛阳保卫战成为中原会战的核心之战。
【四面楚歌】 日军从多路进逼洛阳
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记载,1944年5月4日中午,日军骑兵部队200人,战车20辆,装甲车100辆,步兵1000多人,到达临汝镇东十里铺。下午3点,战车8辆窜至伊川白沙,4点,日军战车增至29辆,并窜至伊川水寨附近,下午7点,日军装甲车及战车由水寨西渡伊河,沿洛嵩公路北犯。
5月5日上午9点,日军窜至龙门以南地区,兵分三路:一路1000余人,战车及装甲车一百五六十辆,进犯龙门山之杨沟寨;一路5000余人,战车60余辆,进犯西龙门山;另一路步兵、骑兵1000余人,战车30余辆,渡过伊河西岸,进犯李圪塔、瑶底等村。
8日,日军从龙门到达赵村,稍后,到达洛河南岸。
9日,龙门方面步、骑、炮连合之敌2000余人,战车100余辆,沿公路向北进犯;另一股2000余人,由三山村附近渡河,攻击七里河。同日,日寇第1军由垣曲(山西省)渡过黄河,侵占渑池后兵分两路,一路攻克新安,从西翼进逼洛阳,一路西犯陕县、灵宝、卢氏。同时,洛宁、伊川、嵩县、偃师、孟津相继沦陷,洛阳成为一座孤城。
而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部却在战时无“可用之兵”,在检讨书中,蒋鼎文说:“当时战区所有控制部队,惟一〇六师而已。”
【硝烟蔽空】 龙门失守 洛阳城岌岌可危
经洛阳守军痛击,三路犯龙门之敌进攻均未得逞。1944年5月5日中午,日军分别向东龙门山及李圪塔一带增援,继续猛攻。伊河河谷布满日军战车、装甲车,“硝烟蔽空,天地失色”,《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国民党第一战区为击破侵入龙门之敌,在5月7日下午3点,做出如下处置:
1.令第14军(欠94师)、暂4军(欠47师)、新6师及15军之1团,对于占领东龙门山之敌,应即转移进攻。
2.令武庭麟指挥第15军(欠1团)及第94师,守备洛阳,并指示须守备10至15日。
3.令汤恩伯兵团以第13军、第85军兵力,迅速由临汝方面尾击窜犯龙门之敌,以收夹击之效。
同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电令武庭麟为洛阳警备区司令。
5月7日夜,国民党西龙门山及龙门街守军主力转移至磁涧、三山村、辛店一带,仅留少部分兵力迎敌。
就这样,蒋鼎文带着大部队逃出洛阳,将岌岌可危的洛阳城交给了武庭麟。
5月9日上午7点,日军突破龙门街北犯。
5月10日凌晨2点,第一战区指挥所由宜阳转移至洛宁,龙门战斗结束,开始转入争夺洛阳城的战斗。
(下转B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