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业界关注的基金经理李旭利“老鼠仓”案日前终审落槌,上海高院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李旭利获刑4年处罚金1800万元。
1 股市成硕鼠“提款机”
曾顶着“明星基金经理”光环的李旭利从业多年却一直伴随着“硕鼠”的劣迹,通过1个电话、2只股票便轻松获利逾千万元。根据上海高院披露,2009年4月7日,在交银施罗德公司旗下蓝筹基金、成长股票基金进行股票买卖的信息未被披露前,李旭利指令五矿证券深圳金田路营业部总经理李智君,在其控制的岳彭建、童国强名下证券账户内,先于或同期于蓝筹基金、成长基金买入相同的股票,累计成交额5226万余元,并于同年6月间将上述股票全部卖出,股票交易累计获利899万余元,并分得股票红利172万余元,在短短两个月内,总获利超过千万元。
李旭利案尚未结案,博时基金前基金经理马乐便紧急“接棒”,于今年9月被正式批捕。其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博时精选基金交易情况的未公开信息,操作3个账户,先于或同期于该基金买入或卖出相同股票76只,获利1883万元,成交金额累计约10.5亿余元,被业内称为“史上最大老鼠仓案”。
2 高薪金领为何铤而走险?
记者了解到,自2009年以来,上海共计审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的“老鼠仓”案件4起,分别为原系光大保德信基金红利股票基金、均衡精选股票基金经理许春茂案;原交银施罗德稳健配置混合基金经理郑拓案;原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经理夏侯文浩案以及此次的李旭利案。上述案件涉案总值约2.6亿元,违法获利共计约3470万元。
“在金融市场上似乎有这样一种潜在的文化,高薪金领认为只有获取超额的回报,才对得起自己超常的智商及艰辛的付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罗培新教授认为,他们对钱的需求不是来自于生活需要,而是来自于一种生理的需求。因而,获取超额的、即便是违法的回报,能够得到心理上的快感,所以他们才铤而走险。
与此相对应的是投资者“用脚投票”,远离资本市场。最新数据统计,从今年年初到10月上旬,共有近百万A股账户清仓。三季度股票型基金净赎回高达934.45亿份,净赎回比例达到了7.49%。广发证券一名高管表示,股市对投资者吸引力下降,一方面是市场起伏,财富效应并未形成,另一方面是市场本身“负能量”吓跑了投资者。
3 这会不会是最后一例?
对违法行为的监控和打击仍然是证券执法中的难点。
王安兴表示,海外成熟市场对于“老鼠仓”的惩罚力度很大,只有制度有威慑作用,才能让监管对象有所顾忌。
“假如游戏规则允许某个人在牌上做记号的话,那么谁还愿意和这个人继续玩呢。”美国证券法学者罗斯曾经指出,一个强有力的证券市场必须具备两大基础条件:第一,投资者可以公平地获得赖以评估公司价值的信息;第二,投资者可以信任公司的内幕人员以及基金经理、证券公司等从业人士不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而“硕鼠”们暗箱操作的行为,恰恰从根本上侵蚀了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与信任机制,这两大基石一旦被动摇,证券市场就会沦为大家不愿接受不愿参与,最后被抛弃的市场。
基金业不仅急需加强基金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更应在制度层面完善监控,加大惩处力度。
罗培新建议,目前行业内只重业绩、不重视甚至忽视不良从业记录的习惯亟待改变。判定一家基金公司好不好,除了看它创造的回报,还要看它有无不良从业记录。监管部门对于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整个金融行业都要有这样一个标准,并把它上升为评价行业和对基金公司进行排名的一个要求。这样从长远来看,才能呵护基金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