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和老师互动 |
|
音乐和人生智能有什么关系?教育大讲堂第五十八讲,美育儿童音乐舞蹈国际教育机构的老师和读者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1 妈妈们的苦恼
虽说要多关注自家孩子,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妈妈们总是忍不住、下意识地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比个头、比吃饭、比社交。
举例说明:在游乐场里,有个小朋友正在玩儿球,玩儿得很开心,很尽兴。有三个小朋友看到后,也想玩,于是,就有了三种不同表现。
第一个:上去就抢,和玩球的小朋友发生矛盾。
第二个:缠着妈妈:“妈妈,我想玩儿球,妈妈我想玩儿球……”想让妈妈过去交涉,把球拿过来给他玩儿。
第三个:友好地走上前去,和玩儿球的小朋友商量:“我能和你一起玩儿吗?”“你能让我玩儿一会儿球吗?”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前两个小朋友的妈妈会在心里嘀咕:“人家孩子咋那么懂事?我家的咋这么不讲礼貌,这么胆小……”她们甚至会当着孩子的面,说第三个小朋友如何乖,自己的孩子如何不懂事,要向人家学习。
当妈妈确实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但有时也让人烦恼,据统计,妈妈们有关孩子的烦恼主要有以下几个:
孩子缺乏自信心,不敢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意愿;
孩子独立意识不强,过度依赖父母;
孩子意志力不强,害怕面对失败和挫折;
孩子不善与人交往,比较自私、霸道;
孩子做事磨蹭不专注。
原因在哪里?要改变,就要增强孩子的五大智能,分别是:语言能力、内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音乐 让语言数学学起来更轻松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
实践证明,生活教育可以艺术化,艺术教育也可以生活化。通过音乐,孩子的五大智能可以得到有效增强。
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词汇是否丰富,发音是否准确,说话节奏是否合适。语言和音乐相通的地方有:节奏、速度、力度和音色。一首好歌就是一首好诗,孩子在演唱的同时,能快速增强表达能力。很多时候,孩子记不住的词,记不住的句子,变成歌词后,很快就能记住。
音乐增强孩子的数学智能。音乐是形象化的数学,数学是抽象化的音乐。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说:“宇宙是由声音和数字组成的。”
有人做过研究,如果小学生在韵律和音乐课程中学习了音阶划分,他们的数学成绩要比按照传统方式学习的同龄人好很多。
美国一个权威机构在幼儿园做过一项实验:两个班级,一个班上音乐课,另一个班什么音乐都不学。8个月后,在抽样测量中,学音乐的班小朋友空间感远远超过没有学音乐的那个班。
建议家长让孩子学学音乐,如果他能加入学校乐团,他学到的不只是如何拉小提琴、吹二胡,还将学会如何遵守纪律,如何负起责任,如何配合他人,如何认真聆听……
3 学音乐 重在能产生共鸣
让孩子学音乐,是希望他学习某种乐器的弹奏技巧还是希望孩子与音乐产生共鸣?相信绝大部分家长愿意选择后者。
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在弹钢琴的时候,要在旁边放一台节拍器,因为节奏掌握不好,而很多钢琴大师在弹钢琴时根本不用节拍器,为什么?因为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很好,感情酝酿到一定程度后,他们还会即兴发挥,即兴创作。
其实,我们的孩子也可以这样。当他们对音乐感觉很好时,他们就能做到。
4 “手之舞” 让孩子弹琴不用看琴键
很多孩子对音乐的感觉被枯燥、呆板的训练消磨没了,比如弹钢琴,一上来老师就要求注意手型。很多孩子弹着弹着,手型就变了,就不标准了,老师就会拿着小尺子敲。
美育儿童音乐舞蹈国际教育机构的老师教给家长一招:让孩子握一个网球练习手型。拇指代表1,食指代表2,中指代表3,无名指代表4,小指代表5。网球握在手掌中,口中喊着“12、13、14、15”(数字可以随意组合),然后对应的手指分别在网球上弹跳。
手型练习好了,“钢琴手”也就练到位了。可是,还有一个烦恼摆在孩子的面前:较短的乐谱,孩子可以靠记忆背下来,只需低头看着琴键弹,一旦遇到较长的乐谱,孩子就需要抬头看看乐谱,再低头看看琴键,这样弹钢琴,手忙脚乱不说,且完全没有了享受音乐的快乐。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手之舞”就是让孩子先在不会发音的键盘上练习。主要是摸黑键,黑键是“地标”。孩子通过熟练地摸索,使肌肉产生记忆,让肌肉产生韵律感,建立敏捷的键盘探索能力,过一段时间,即使蒙着眼睛也可以弹钢琴。当遇到较长的乐谱时,孩子只需双眼平视乐谱,就可以准确弹奏了。
弹钢琴需要左右手协调一致,很多孩子在弹钢琴时,觉得用左手有些力不从心。这个问题,“手之舞”也可以解决。在弹钢琴之前,“手之舞”教学会通过大量有趣的训练,让孩子同时完成左右手不同方向的独立动作,同时,训练拇指的灵活性,为弹钢琴夯实基础。
孩子在家里最简单的训练方法就是:一手画三角,一手画正方形。两只手同时进行,两个图形同时完成。
让美妙的音乐成为孩子童年最好的伙伴吧。
想了解“手之舞”更多详情,可拨打电话63113666进行家教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