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寨村原属洛龙区古城乡管辖,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
据说,公元1388年,王氏九兄弟随其祖母岳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洛阳伊洛河两岸,长子的后裔便是陈李寨村的首批村民。
此村又名白蜡村、永和寨,因其东南方向生长着白蜡树、荆棘、麻钉刺之类的植物,密密麻麻,像一道天然的屏障。
荆棘挡不住灾荒,麻钉刺刺不退土匪,20世纪20年代,村民又垒了一道寨墙。这寨墙长千余米高8米,一个半月就垒成了。大家很自豪,一高兴还编了一段顺口溜:“陈李寨,脾气赖,四十八天打个寨。”
这里说“赖”,其实是夸当地人干活儿利索,有冲劲儿,不拖泥带水。
对自家人“刻薄”,也算这明贬暗褒的“赖”的一种。
清朝时期,陈李寨村有十二大户。有一户的户主名叫王家宾,乃光绪年间秀才。此人靠教书、办私塾起家,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厉行节约,就连吃的盐也要搁在屋棚上,做饭时才拈一点儿;其家规更是严苛:掌柜、长工、孙辈可以吃白面馍,年轻男人、媳妇只能吃杂粮馍。
长工一年四季干活,孙辈是家族的希望,理当补充营养。掌柜吃白面馍,是因为掌柜管事儿多,劳心费神。何况这王家宾不但管自家的事儿,还管旁人的事儿——
民国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派粮抓夫司空见惯。村民王剩娃被拉去当差7天,半夜刚回来,保长又派他去汝州当差,不去就得挨打。
十二大户见此事不公,便联合起来推翻了保长。王家宾主动请缨:再拉差,让我去。
地方上的官员十有八九是王家宾的学生,见他被派来当差,十分惊讶:“老师,您咋来了?”说罢赶紧端茶倒水,奉为上宾,晌午还得管老师吃饭。如是几次,上面派往村里的差事就少了许多。
然而,有些时候的“赖”,就是真的赖了:脾气上来,不管不顾,先出了气再说。
话说陈李寨村先前有一座奶奶堂,供的是观音菩萨、送子奶奶。穷苦年月,缺吃少喝,菩萨不显灵,送子奶奶干瞪眼,村里的婴儿多有夭折,死了孩子的父母便把怒气撒在神仙身上,将神像砸得稀巴烂。
药王庙里的五道神也受到牵连。村里病死了人,人们便说是药王把这人“叫”走了,就把药王的“脑袋”敲碎了。
你看看,这个村里的人就是这样的火暴脾气。火暴脾气一点就着,与肚子里九曲十八弯的人相比,倒是可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