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为高考改革确定了方向和主要内容,其中包括“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等。这些都是针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做出的重大部署。
高考“加分瘦身”
保送生名额“缩水”
高考改革新政密集出台,专家:兑现改革承诺需“路线图”和“时间表”
□据新华社济南11月20日专电(记者 娄辰)
核心提示
2014年高考已经开始网络报名,“加分瘦身”“异地高考”等一批高考改革新政将于本高考年度步入实施阶段。记者采访到的一些学生家长认为,以“教育公平”为出发点推行的一系列高招改革,回应了社会呼声,但也存在“步子不大”问题,难以满足社会预期。
有关专家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及重点任务,有关部门亟须出台详细“路线图”,以“啃硬骨头”的勇气兑现改革承诺。
1 一批高考新政步入实施阶段
国内最早放开“异地高考”政策的山东省将于2014年高考首次接纳非户籍考生。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徐曙光介绍,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必须符合几个条件:首先必须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次必须具有山东省高中段学校学籍,最后必须是具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山东符合条件的考生总数预计不超过1.5万人。
在去年被视为“异地高考”破冰之年后,2014年正式踏入“异地高考”第一年。最受关注的北京、上海等地也出台了具体方案。
除了“异地高考”,2014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还将面对全国联动的“加分瘦身”。2010年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调整有关学科竞赛和体育特长生的加分政策,并且明确从2014年开始执行。
山东省2014年夏季高考将取消基本能力测试,外语听力也不再统考,此外,春季高考将首次增加“技能实操考试”环节。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说,过去几年广泛的社会讨论,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高招新政,大多数实施节点都定在了2014年高考,所以2014年高考将是近几年新政较为密集的一年。
2 “小步微调”在争议中调整
对加分政策的调整,一些学生及家长认为“还不够彻底”。济南市学生家长寇廷芳说,如果为了照顾教育资源贫乏的边远地区学生,加分无可厚非,但有些加分项目早已违背了初衷,也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再加上一些加分项目上的腐败现象,使得加分政策成了制造不公平的政策。“这次全国统一调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预期,但整体来说属于微调,力度不够,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寇廷芳说。
此外,在有关考试科目的调整上也引发了社会争议。江苏、北京近期还出台有关政策,拟从2016年起调整外语科目考试形式或分值。
山东省从2014年起取消外语听力统一考试,将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听力成绩记入考生电子档案,招生院校可在招生章程中对考生外语听力水平提出要求。
3 兑现改革承诺需“路线图”“时间表”
教育专家认为,当前的改革方案多数集中在具体的技术层面,而对更为深层次的制度性弊端涉及不多,所以,“改来改去却难以取得根本性的效果”。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高考改革必须以考试招生分离为核心,如果不推进考试招生分离,而只是在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上作改革调整,将很难打破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
“新一轮高考改革能否真正深入,取决于是否切实推进考试招生分离,而这也考验教育行政部门是否真正放权,因为实行考试招生分离,要求政府部门把考试组织权交给社会机构,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大学,把考试选择权交给学生,要建立全新的考试招生格局。”熊丙奇说。
专家认为,怎样推进教育行政部门放权,将是改革的攻坚战。高考改革不能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这会陷入“放权”的悖论,而应该建立新的改革机制——由全国人大、地方人大讨论、审议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一方面广泛听取民意,另一方面则监督政府部门依法放权推进改革,否则,改革就可能一直悬在空中难以落地。
相关链接
“奥赛”省级获奖生不再拥有保送资格
□据新华社杭州11月20日专电(记者 余靖静)
在不少人看来,“奥赛”是通往名校的“捷径”。不过从2014年起,数学等五门学科“奥赛”的省级获奖学生不再拥有保送资格。这一改革使得保送生名额大幅减少。
据了解,“奥赛”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学、化学和信息学等五个学科竞赛。
为了抑制赛事不应有的功利性,教育部出台新规,从2014年开始,只有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并入选国际“奥赛”国家集训队的学生,方可获得高校保送资格,并需要经所报考高校测试后决定是否录取。
“调整之前,5个学科的竞赛加起来,一个省就有200多人可以保送。政策调整后,全国具有保送资格的人数只有200多人。”浙江一所知名高中的“奥赛”辅导老师说。
大多数省份取消艺术特长生加分
□据新华社成都11月20日电(记者 吴晓颖)
从2009年重庆20余名高考考生民族身份造假,2010年浙江被曝出违规体育加分,到2013年清华大学拒四川“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近年来频现的加分项目泛滥、弄虚作假等现象,造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
记者看到,全国各省份近日公布的加分新政策“瘦身”力度普遍较大,其中,以往加分乱象重灾区的体育加分项目被要求不超过10项,优秀学生等鼓励性加分因其评价主观性强或被降低分值或被取消加分。
对考生来说,“加分瘦身”带来的直接影响将是享受加分人数减少,对“裸考生”无疑是利好消息。拿四川来说,此前可以享受加10分的“省三好”“省优干”项目被砍掉,这一变化使该省每年1000多名考生不再享受加分照顾。据官方公示名单统计,2013年该省享受这两项加分的考生总数为1269名。
如今,体育加分项目大幅缩减后,与加分无关的无线电测向等课程已从课表上消失。
此外,以往盛行的艺术特长考生加分政策被大多数省份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