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张氏叔侄案、河南李怀亮案等冤假错案陆续在一些地方法院予以纠正。为了坚守防范冤假错案的底线,最高人民法院21日对外公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审判人员、专家学者对其中的亮点、特点作了分析。
摒弃“有罪推定”“宁错勿漏”执法观
意见要求,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不得降格做出“留有余地”的判决。定罪证据确实、充分,但影响量刑的证据存疑的,应当在量刑时做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吕广伦说,要彻底摒弃“有罪推定”“宁错勿漏”的错误执法观。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审查、认定证据。要认定被告人有罪,应当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不能因上访闹访而违法裁判造成冤假错案
意见明确提出,人民法院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因舆论炒作、当事方上访闹访和地方维稳等压力,做出违反法律的裁判。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秉志在分析多起冤假错案后撰文分析指出,如果审判机关做出了一个无罪判决,通常会面临多方面压力。首先是来自受害方的压力,如果按照疑罪从无原则,在未确定被告人肯定没有实施犯罪的情况下而宣告其无罪,受害方往往无法接受,随之而来的上访,甚至闹访会影响法院的判决。其次,社会舆论也会给法院造成很大压力,使得无罪判决难以做出。
吕广伦说,这次意见在“坚持刑事诉讼基本原则”部分,专门重申强调了“人民法院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这是确保办理案件质量、防范冤假错案的重要前提,丝毫不能放松。
首次明确提出冻饿晒烤收集的口供应排除
浙江省公安厅厅长刘力伟在分析冤假错案时指出,公安机关在长期“严打”的环境下,不少办案民警形成了重打击轻保护、重破案轻办案、重实体轻程序、重口供轻物证的思维定式,加之案多人少等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意见明确,对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冻、饿、晒、烤、疲劳审讯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应当依法排除。
吕广伦介绍,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非法证据的范围,强调依法排除非法证据。“过去对于采用冻、饿、晒、烤、疲劳审讯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没有明确是否要在采信证据上予以排除。这次意见明确提出了应当予以排除,是刑事审判的一个进步。”
同时为严格落实在规范办案场所办案的制度,意见规定,对于除情况紧急必须现场讯问以外,在规定的办案场所外讯问取得的供述,未依法对讯问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取得的供述,以及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取得的供述,都应当依法排除。
树立“庭审中心”观念
“法庭庭审是事实、证据调查的核心环节。”意见规定,要切实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庭审中的发问、质证、辩论等诉讼权利。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辩解理由、辩护意见和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当庭或者在裁判文书中说明采纳与否的理由。
张立勇指出,在目前的诉讼模式中,审判机关往往重点审查侦查卷宗,庭审时很多证人不出庭,举证质证通过宣读证言笔录的书面材料进行等等,这些做法会虚化庭审的作用,影响法官对案件的判断,造成冤假错案。这种诉讼模式必须改革。
意见明确,要认真落实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对于依法应当出庭作证的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其庭前证言真实性无法确认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相关新闻
最高人民法院开通官方微博、微信
□据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21日在新浪网开通官方微博@最高人民法院,在腾讯网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最高人民法院)。这标志着最高法院在运用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加强民意沟通、主动拓宽人民群众监督司法渠道等方面又迈出新步伐。
新闻背景
纠正冤假错案回顾
□据 新华社
今年3月26日,服刑近十载的张辉、张高平叔侄被浙江高院依法再审宣告无罪;4月25日,河南李怀亮涉嫌故意杀人案在平顶山中院宣判,被羁押近12年的李怀亮终于重获自由;7月2日,浙江高院公开宣判18年前萧山抢劫致死案陈建阳等5名被告人罪名不成立……
无论是前几年广为人知的“赵作海案”“佘祥林案”,还是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冤假错案纠正,在考验人们对司法公正信任的同时,也见证了司法机关提高公信力的勇气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