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跟喜 |
|
墓志文式,基本一律,由志文可知逝者身世祖望、生涯冷暖、家室子嗣、卒葬于何时何地。撰文者无论文辞繁简,大多不外乎此。亦有独辟蹊径者,记载逝者生前故事,叙述详尽,于今读之,恍若亲历,饶有趣味。
许惟新,唐代开元年间一位河南府功曹参军(主管考课、礼乐、祥异、表疏诸事),是可以参与东都地方政务的六品官员。此公虽史籍无考,墓志文却记载了他履职洛阳期间经办过的两件利国利民之好事。
一是开元某年抗洪抢险。许惟新墓志记载:当时“天作霪雨,秋潦沸腾,瀍涧伊洛,惊波襄岸。堤防以至决溃,闾阎几于垫溺”。许公临危受命,“西疏禁御,东汇漕渠,审曲面势,属薪砻石”,时不逾月,筑就一道防洪大堤。以致好评如潮,王公大臣惊心甫定,不禁感叹:“若非许公之力,吾等皆为洛水之鱼啊!”许多年之后,人们站在洛水大堤上,仍然感慨不已:“人到于今赖之,其利莫于京也!”
洛阳古来一水贯中,水力充沛,伊洛瀍涧,四河汇流,水患亦多。史载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洛水溢入洛阳宫,水深四尺,毁坏衙署,漂没民居,死六千余人。太宗曾诏令拆毁受损宫殿,以其材料供灾民修缮房屋。仅开元年间,水患严重者不下十次。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许惟新曾率众于神都洛阳立德坊南引漕渠,开建新潭,潭内舟船万艘,桅樯林立,成为全国最大的内河港区,直到开元年间,依然商旅贸易,填满河路。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七月,瀍水暴涨,涌入漕渠,漂没诸州租船数百艘。更厉害的是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洛水毁天津桥和上阳宫殿舍,损伤无数,史籍记载了那次大水,却遗漏了堵水的功曹。
二是筑建新亭。许惟新因治水有功,深得上司嘉赏,继而受命市政建设,在定鼎门外,国道之侧建一风景亭台。志文记载许公总揽其事,竭诚尽力,“广砌数亩,崇楹百尺,远构鲸栋,层飞凤檐”,使其“岛屿峥嵘以迴合,池塘萦纡于左右。灵药千品,珍木万株,崇崇乎九达路侧,郁为皇居之状”。
唐白居易有诗:“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说的是天津晓月,斗亭风光。李白有诗:“忆昔洛阳董槽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唐人饯别迎接,踏春览胜,在洛河南岸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故事,许惟新当年所筑的新亭,临春水而津红霞,依鼎门而拂烟柳,读其墓志文辞,遥想当年境况,颇令人神思飞越。
做官不易,古人亦是。许惟新先以宿卫出身(宫禁中值宿警卫),历经六任,始任河南府功曹,志文记述其任河南尉时,天子脚下,“京邑翼翼,政声熊熊”,混迹其间,殊属不易,好在他能审时度势,谦虚谨慎,方得官届六品,逢时施能,办得好事。
“今古名与利,俱在洛阳城”。可惜许公晚景不佳,开元末年谪居南海,投身炎荒。因何原因遭贬,不得其详。墓志只说此公“木强鲠直,调逸气高,人恶其上,谤闻于朝”,虽“善于从政,蕴于通识”,终因谤言罗祸,亡命南荒,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卒于番禹(今广州);三年之后,家人将其迁葬于洛阳北邙。呜呼许公,功在洛阳,史籍无载,志文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