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航空航天局拍摄的ISON彗星 |
|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天文学者11月28日说,被称为“世纪彗星”的ISON彗星当天飞过近日点后没有再出现于天文望远镜的视线中,可能已在最接近太阳的时刻灰飞烟灭。
这颗彗星大约起源于45亿年前,被一些天文爱好者称作见证太阳系诞生的“恐龙骨”,与太阳“亲密接触”的过程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运行轨迹估算,彗星ISON格林尼治时间28日18时30分(北京时间29日2时30分)左右飞至近日点,距离太阳表面大约117万公里。
天文学者说,在这一距离的轨道上,彗星ISON将承受来自太阳表面的2700摄氏度超高温,每飞行一秒钟,自身重量将失去300万吨。
按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天文学者唐纳德·约曼斯先前的说法,彗星ISON与太阳擦肩而过可能面临三种结果。
如果“够硬”,它可能“幸存”下来,同时借助太阳表面高温的灼烧而成为肉眼可见的异常明亮的飞行体;太阳的高温和引力作用也可能将彗星解体成数个大型飞行体;如果质地一般,它可能完全解体成尘埃云。
根据运行轨迹判断,彗星如果没有解体,应能在格林尼治时间28日17时(北京时间29日3时)以后被天文望远镜探测到。
亚历克斯·扬说,将近4个小时后,美国航天局的“太阳动态观测台”仍没有看到“任何(彗星)迹象”,“或许过去一两天中它一直在解体”。
“彗星ISON很可能没有从这次旅程中幸存下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所研究彗星的科学家卡尔·巴塔姆斯说,“我没有看到有任何物体从太阳后面出现,我想这是(彗星遭遇的)最后一击。”
其他天文望远镜拍到的画面显示,彗星经过近日点的原定运行轨道上有一抹暗淡的踪迹。亚历克斯·扬解释,这可能是彗星解体后的碎片或尘埃在轨道上继续前进。
天文学者菲尔·普莱通过个人博客发表留言,称有“强烈感觉”,认为ISON已经成为“前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