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校园 |
|
“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和家长创造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全面成长。”打造师生成长的精神乐园,是洛阳市第二十六中学(以下简称“市二十六中”)多年的追求。
1 校园文化建设:匠心独运有深意
“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市二十六中师生的心里,这所花园式学校无处不体现教育者的智慧和巧思。在现有条件下,着力打造匠心独运的校内环境,是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市二十六中,精心布置的橱窗和板报让人感受到了该校严谨细致的内涵。校园建筑从安全、实用、宽敞、美学角度出发所形成的设计都极大程度地融入了育人功能,带给大家不少愉悦感。如果留心的话,在校内的许多墙壁上,您还能发现不少“小秘密”,比如,学校特意设计制作了多块巨幅壁画,上面写有一些富有哲理的文字等。墙壁上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不但十分引人注目,仔细品味起来,还催人奋进发人深省。这些一直被师生视为宝贵的财富。
除了人文景观,该校的花草也为校园增色不少。
学校还发起为每一棵小树找一个固定的班级领养活动,同学们精心为小树起了好听的名字,如“感恩树”“智慧树”“爱心树”等。
此外,在班级环境布置方面,许多教师都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设计并亲手写的寄语、心声等装点教室。学生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有的班级还设立了“道德银行”、英语角、图书乐园、光荣榜、作文天地、“标兵岗”、爱心募捐箱等。由该校校长卢跃华作词的校歌、撰写的《荣辱三字经》和《荣辱五字歌》等,常被师生诵读。学校每年定期开展的4次大型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关注度很高,现已形成传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该校成立了学生社团,有篮球社团、手工社团、动漫社团等。这些社团积极组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2012年,该校开始着手编撰自己的礼仪教材,目前,教材已经发放至师生手中……诸如此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
2 教师发展学校:人人善做“拓荒者”
“老师的主要作用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开发学生潜能,做个‘拓荒者’。”卢跃华及同事们有着这样的共识——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培养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立校之基、强校之本;教师如何善于期待、宽容、激励、唤醒和赏识学生,在教学中大有讲究。
为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2006年,该校率先建成了教师发展学校,树立了“教师未来发展”的成长理念,并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纳入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制订了教师发展学校的五年计划,明确了教师发展的目标任务,教导处、年级组、学科组确定了相应的责任,从多方面入手提升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经过多年的探索,教师发展学校的成绩已经凸显,该校教师不断取得骄人的成绩,近年来,该校每年平均有15名教师获得市级教学大赛一等奖。去年,该校的张俊娜老师作为河南省教师代表参加比赛,获得全国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同时,该校还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各教研组坚持每周二下午开展教研活动,每月各种形式的活动不少于3次,教研组集体备课。每位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同时,还要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3 家庭教育基地:创新载体赢口碑
在市二十六中,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几名家庭教育专家来该校给学生和家长讲课。近两年来,已有孙云晓、管文荣、肖宇赫、董进宇等多名教育专家走进该校与家长面对面交流。
这是怎么回事呢?也许您不了解,该校在做好学校教育的同时,还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的探索。省教育厅授予其“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的称号,该校还被市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双合格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等。该校的家庭教育工作赢得了各界一致好评。
其实,除了邀请专家,该校还积极寻找各种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结合点和活动载体,为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提供有效途径。比如,每个班主任每学期要召开3次以上与未成年人保护有关的家长会,每次要有20分钟以上的家庭教育及法律知识讲座,每学期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有关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科学家教方法、法制教育的论文或心得,每学期至少走访20个学生家庭。学校抓住每一次与家长互动的机会,适时地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做学习型家长,和孩子一同成长”等理念传递给学生家长,并与家长沟通育人策略。这些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理解、认可和支持,家长的支持也促进了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和家庭配合默契,两种环境的教育相得益彰,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学生。据统计,有300余名从该校毕业的优秀学子进入了全国重点大学。其中,吉长江、任杰两名同学曾摘取了全市高考文、理科状元的桂冠。近年来,学校有千余人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平均每年有30余名优秀毕业生考入省重点高中。
(图片由市二十六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