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7版:国内·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秦始皇陵现地下“军备库”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12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面积庞大的陪葬坑内出土大量精美石铠甲、石胄
秦始皇陵现地下“军备库”
□据 人民网
一件刚修复好的石铠甲正在展出 (据央视网)
    核心提示

    秦始皇帝陵在世界上被认为是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的帝王陵墓之一。17日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最近,编号为K9801、面积13000多平方米的陪葬坑正在进行试挖掘。种种迹象表明,这个陪葬坑很有可能是秦始皇帝陵的一座大型“军备库”。

    1 制作一件石甲 需花费一年时间

    K9801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东南部的内外城之间,距离现在的封土约200米,平面为长方形,主体部分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南北两边的东西端各有一条斜坡门道。连同四条斜坡门道,该坑总面积13000多平方米,是迄今为止秦始皇帝陵园城垣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陪葬坑。在试掘方中出土有大量密集叠压的、用扁铜丝连缀的石质铠甲和石胄,其中石质铠甲约87领,石胄约43顶。

    专家分析,石甲胄的制作结合了当时的玉器加工工艺。通过实验,手工加工一件平均有600片的甲衣,以每人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计算,需要工时344天至444天,也就是说,制作一件甲衣,需要一年的时间。而陪葬坑内的铠甲和甲胄用到的甲片总数超过500万片,其所费劳动量是巨大的,秦始皇帝陵的规模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个庞大的坑内,估计有上千件石质铠甲、头盔,还有二号坑曾经出土的马缰索、青铜车马器构件、青铜锛、箭头及其他军用装备文物,所以,有关专家认为,这个陪葬坑,确切地说是秦兵马俑地下宫城的“军备库”。

    2 秦军管理有序 战服设计先进

    陪葬坑出土的铠甲,主要由前后两片构成,前甲护胸,后甲护背,有的还配有护肩膀的披膊甲。据考古工作者介绍,裙甲不仅多采用小甲片,而且甲片与甲片之间的间隙也比身甲要大得多。这一别具匠心的特殊设计,使裙甲上下翻动更加灵活,从而使勇士身着铠甲行军作战不受拘束。

    石质头盔顶部到侧片下端长度约为30厘米,能披到肩膀,对颈部和肩部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使整个头盔显得更加完美。甲衣和头盔的设计,充分说明秦时我国的军队战服设计已十分先进,不仅注重外观美,也注重实战需要。

    考古专家根据出土盔甲整齐叠压的状况判断:秦军的管理十分严格,不仅队伍排列整齐分明,而且物品摆放也高度集中统一,井然有序。

    从出土的文物看,兵马俑的质地与铠甲的质地完全不同,显然铠甲的石料加工工艺比兵马俑的泥土烧制工艺要考究得多,精细得多。考古工作者由此推断,当时秦军有着严明的等级和待遇区分。

    3 甲胄形态精美制作工艺高超

    我国古代甲胄在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以皮革为原材料。

    据介绍,此次出土的甲胄的甲片全部用青石切削打磨而成,甲片根据人体的不同部位设计成不同的形状,有长方形、方形、等腰梯形、圆形、覆瓦形、弧形、尖尾形等,每片甲片都有方形或圆形的小孔,并用青铜丝连在一起。甲片未被叠压的边上有一道抹棱修饰甲片,未被叠压的角有抹角,使甲片的叠压更加互相贴合。这些甲胄形态精美,制作工艺高超,但并不是实战装备,而是根据“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为秦始皇陪葬用的明器,象征地下“军备库”。

    这些石铠甲虽然打磨工艺类似,但形态上各不相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副主任张卫星介绍:“像鱼鳞甲,我们看到它打磨得非常精致,除了边缘的打磨和表面的抛光以外,还有很多穿孔,有圆孔,有方孔。”专家介绍,鱼鳞甲此前一直被认为出现在汉代,由级别较高的军官穿着,此次在K9801中发现鱼鳞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而除了铠甲、头盔,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了披在战马身上的马甲以及和车马配备的青铜零部件等。这些迹象都表明K9801陪葬坑的功能类似一个大型的“军备库”。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