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云飞 实习生 郅泽宇 特约记者 王高潮
本报昨日A04版刊发《洛阳农业产业化之问》,引发相关职能部门关注。部分委局负责人表示,要立足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给足、用好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业领域集聚。
农业产业化企业负责人一致认为,农业产业化企业要突破“小、散、软”的发展困局,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农业产业化品牌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市委农工委副书记 智万一
利用政策杠杆 推动产业发展
相关部门一定要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将扶持政策和补贴资金向农业产业化领域倾斜;要当好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服务员”,通过银企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渠道,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
市扶贫办主任 杜中岳
发挥社会效益 助推扶贫开发
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完善的利益链接机制,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要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农户,共享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市农业局副局长 魏建民
打造产业集群 实现链式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农业部门要合理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要加强产业链建设,构建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产业体系,发挥集聚和链式发展的“拳头”效应。
市农业局产业办主任 曾志新
完善准入准出机制 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
龙头企业的评定,不能走政府命名、官方授予的路子,而是要把标准公布出来,让够资格的企业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由专家组根据基本条件进行遴选和认定。此外,对已经入选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不能搞终身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和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之效。
洛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副会长 邓云昌
破除传统理念 推进管理创新
目前,洛阳有43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堪称行业龙头的屈指可数。
农业企业要真正当龙头,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丰富管理内涵,强化效益、市场、品牌、人才意识,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敢于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市场竞争力。
洛阳兰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卷欣
发展农业科技 培养新型农民
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开展集成创新,实现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的有效对接。此外,政府要让企业承担相应创新和推广项目,并支持引导企业为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