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2版:三彩风·随笔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物价记忆
老婆要“去唐朝”
莫让房子摧毁爱情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12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夕花朝拾】
物价记忆
□黄秉忠
经历过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艰难岁月,就更能深切体会到物价稳定、安居乐业的可贵。
    经历过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艰难岁月,就更能深切体会到物价稳定、安居乐业的可贵。本人的生活经历,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1953年3月1日实行币制改革,新版人民币1元相当于旧版人民币1万元,日常购物单价多以角、分计,虽然当时人们的工资普遍很低,但一般都能养家糊口。当时,我每月工资虽然只有十几块钱,却足够个人生活支出,而且常有节余。

    1953年冬天,我在武汉花80多元买了1块手表,不算名牌,却是地道的瑞士产品“西格马”。这块手表伴随我度过了生命中的黄金时期,直到20世纪末才“光荣退休”。时至今日,我还想不起在当年工资收入那么低的情况下,是怎样攒下这笔巨款的。可供参照的是,1951年9月至1952年2月,我被派到北京参加“劳动工资干部培训”,按规定在京期间和往返途中都有补助,大概拿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补助。

    1954年9月,我从汉口来到洛阳,市委机关在老城民主街,办公和居住用房都租用市民的院子,出门就是街道,经常能听到街上过往农民的叫卖声。1955年春夏之交,我在街上遇到一个农民,㧟着满满一篮鸡蛋,我问啥价,他说1元买45个。我不禁惊讶:怎么会这么便宜?!

    1957年春节前夕,我在老集花6角钱买了2斤牛肉,至今记忆犹新。

    那年月,洛阳街头有很多流动小商贩,很多东西便宜得难以想象。记得当时烧鸡腿2角钱1个,鸡翅5分钱1对。以此估算,整只烧鸡售价不会高于1元。只是当年生活清贫,买个烧鸡腿解馋,还要下一番狠心,我没有买过整只烧鸡。

    当年实行粮食限量供应,有时大米质量虽差一点儿,但价格很稳定,每斤一角几分钱,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也是每斤1角4分。标粉每斤1角6分,最高也只卖到每斤1角8分。

    1950年年初,干部待遇逐步由供给制、包干制改为工资制。1956年2月25日,我的日记显示,当天下午认购经济建设公债60元,虽然花去了一个半月的工资,但基本不会影响生活。这可以印证1955年我每月工资为38.5元。

    当年的稿酬也相当低,不过档次拉得较大。1956年前后,《洛阳日报》的新闻报道类稿件,每篇稿酬2元到3元。副刊上的杂文,稿酬相应高一些,《人民日报》每篇8元,五六百字的“大家谈”每篇6元;《洛阳日报》的千字文每篇6元。理论性文章的稿酬就更高一些,1956年,我在《学习》杂志和《河南日报》理论版上各发表过1篇1000多字的稿子,稿酬都是17元。这在当时可以买两双较高档的皮鞋,或做一套较高质量的毛呢大衣。

    当年,我靠每月30多元的工资,养活了一家人。后来妻子有了工作,每月工资从最初不到20元,后来逐步增加到28元,我的工资也有所增加,两人月收入共计60多元,养育了3个子女。如今回忆起来,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