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8版:财富·收藏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明清民间瓷器:高调却不高价
北邙墓志归何处(六)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4 年 1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谈古说今
北邙墓志归何处(六)
□赵跟喜
赵跟喜
    北邙出土的墓志,国民党元老李根源曾收得93方,渡江南运,在苏州筑室妥予藏弆,名曰“曲石精庐藏九十三唐志室”,室额为章太炎所书。

    1932年初,国民政府播迁洛阳,李根源应邀赴洛参加“国难会议”,其间偕金隺(hè)望同游洛阳名胜,得见北邙出土志石甚多,遂以2000银洋购得唐志93方,委托时任军政部次长的云南籍人杨杰,租赁车皮一节,运抵苏州寓所。继而考诸史籍,历时两月余,编篡《曲石唐志目》一份,并于目录前附以说明:“近岁魏唐志石出土,收藏之多,以开封图书馆、洛阳保(存)古阁、三原于右任、新安张钫为最著。然皆在北方,而过江者寥寥。民国二十有一年春,余游洛下,周历北邙,获唐志九十三石(并见魏墓志七八方,造像数躯,汉篆袁安一石,索价过昂,无力购置),载之过江藏于苏州敝庐,编成目略,备世之同好观览焉。”

    笔者早年守职蛰庐,对北邙出土墓志之归宿,甚为关注。某年李根源先生的五公子李希泌来游千唐志斋,笔者寻问曲石精庐藏志下落,承蒙先生告知仔细:1937年抗战爆发,日军抵近姑苏,李根源先生唯恐藏石沦于敌手,藉门前码头之便,遂于深夜用船将藏石运到其母葬地小王山,沉于山麓关帝庙前水池中,得以保存下来。

    曲石精庐所藏唐志,见诸史书者如黑齿常之父子、孙处约妻卢氏、段承宗、苗素、李廿四娘等人墓志,志文所述,可证史册,可补缺失,颇为珍贵。最有名者为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墓志,据书家考证,王之涣墓志虽未署书丹者姓名,但其书法风格与同时所出严仁墓志毫无二致。严仁墓志为唐大书法家张旭书丹,王之涣墓志书丹者亦可能为张旭。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号曲石。国民党元老。早年曾在家乡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为其破例招收的非云南籍学生。建国初,朱德安排李于全国政协会议后到北戴河疗养,李思乡心切,回到苏州,遂将所藏金石字画悉数捐给苏州文管会。苏州文管会将唐志从小王山水池中起出,运回苏州博物馆,后调至南京博物院。王之涣墓志则调至北京,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1932年秋,章太炎先生在苏州讲学期间,李根源将唐志拓本呈章太炎鉴赏,章阅后欣然命笔,为王之涣、黑齿常之、黑齿俊、清淇公四人墓志题跋。跋王之涣志曰:“印泉在洛得唐人墓志九十三石。此王之涣一石,称其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在乎人口,即是盛唐诗人王之涣无疑。其诗迄今只存六首,而黄河远上一绝,使伶官竞拜,至今皆以为绝句之最。诵其诗而不悉人之行事,得此石乃具详本末,真大快也。昔人以唐书无韦应物传为恨,然韦之仕宦踪迹具存于诗;若王为文安县尉,及其平生高节,非此石孰为传之?明清间编唐诗者,谓之涣有兄之咸、之贲,按此石称弟永宁主簿之咸,则称曰兄者,误也。”

    张钫与李根源有金兰之契,李栖身苏州时,张钫亦曾专往拜访。千唐志斋壁间嵌有李根源书赠张钫石刻对联一副:“大翼垂天九万里,长松拔地三千年。”这副对联不仅词意豪迈,笔力尤见遒劲。千唐志斋与曲石精庐皆为章太炎题额,前贤友谊,情殷意切,且能于乱世之季,不遗余力,抢救国宝,当为后来者之楷模。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